东北印度洋85°E海脊的性质和起源:综述和新认识
发布时间:2021-04-01 21:02
85°E海脊是东北印度洋一条重要的线性基底隆起,形成于中生代印度板块北漂过程中的构造和岩浆活动。海脊的结构、性质和起源蕴含了东印度洋扩张和印度板块北漂过程的关键信息,然而目前对其构造属性和形成演化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分析了85°E海脊及邻区的重磁异常特征,结合前人对海脊外部形貌、内部结构、深部构造以及东印度洋板块重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海脊的性质和起源。结果表明,85°E海脊的形成是热点活动、洋脊扩张、转换断层、扩张中心跃迁以及板块汇聚远程效应等多种地质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海脊呈现明显的构造分段性,不同分段的结构、性质和成因机制不同。12°N以北的海脊形成于板内热点型岩浆作用;2°~12°N的海脊与NW-SE向和N-S向两期海底扩张的边界高度吻合,是白垩纪东印度洋扩张中心调整和板块重组的产物;2°N以南的阿法纳西-尼基廷海山是随着海底扩张逐渐侵位的热点型海脊,可能与2°N以北的海脊不存在成因上的关联。分析认为,2°~12°N的海脊中段是未来部署地球物理测量、进一步确认海脊性质和成因的关键区域。通过深海钻探揭示海脊不同分段的物质组成和形成时代,是破解85°E海脊的性质和起源、白垩纪印度洋板...
【文章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40(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印度洋海底地形和构造单元简图(地貌/构造单元名称据文献[34-35],水深数据来源https://www.gebco.net/)
图1 印度洋海底地形和构造单元简图(地貌/构造单元名称据文献[34-35],水深数据来源https://www.gebco.net/)2.2 地壳厚度和结构
85°E海脊自北向南的地壳结构和增厚方式存在差异(图5)。北段(13°N以北)主要表现为岩浆岩加积于洋壳之上,导致主结晶地壳层的弹性下弯。中段(5°~13°N)以地壳底部的增厚作用为主,且东、西两侧不对称,西侧地壳顶、底厚度梯度较大。南段(5°S~2°N)阿法纳西-尼基廷海山之下的地壳底部存在低密度物质形成的“山根”。3 磁异常特征和洋底年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残余洋盆的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J]. 李江海,程海艳,赵星,贺电. 地学前缘. 2009(04)
本文编号:3113967
【文章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40(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印度洋海底地形和构造单元简图(地貌/构造单元名称据文献[34-35],水深数据来源https://www.gebco.net/)
图1 印度洋海底地形和构造单元简图(地貌/构造单元名称据文献[34-35],水深数据来源https://www.gebco.net/)2.2 地壳厚度和结构
85°E海脊自北向南的地壳结构和增厚方式存在差异(图5)。北段(13°N以北)主要表现为岩浆岩加积于洋壳之上,导致主结晶地壳层的弹性下弯。中段(5°~13°N)以地壳底部的增厚作用为主,且东、西两侧不对称,西侧地壳顶、底厚度梯度较大。南段(5°S~2°N)阿法纳西-尼基廷海山之下的地壳底部存在低密度物质形成的“山根”。3 磁异常特征和洋底年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残余洋盆的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J]. 李江海,程海艳,赵星,贺电. 地学前缘. 2009(04)
本文编号:3113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113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