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湾海洋牧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7 03:52
海洋牧场是一种新型的增养殖渔业系统,同时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海洋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工程学、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合作,是海洋捕捞业和养殖业的结合。中国海洋牧场的建设旨在解决现有养殖业污染严重、渔业捕捞量已达极限等问题,但从实际建设情况来看,海洋牧场的产业化水平低,减少传统海水养殖带来的污染,维护并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并未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2016年10月海州湾海洋牧场沉积物的采集和调查,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赋存形态的空间分布,通过与沉积物地球化学指标的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富集因子分析,确定了海洋牧场的建设会影响沉积物地球化学性质和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基于此结论,分析了20082015年海州湾海洋牧场长期生态环境监测的数据,采用基于熵权的综合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海洋牧场生态环境的变化。得到以下结论:(1)海州湾海洋牧场沉积物呈中性-弱碱性,属还原环境。Eh横向分布受到海底构筑物的影响,海藻场的建设会增加沉积物中TOC的含量。重金属总量、次生相含量在海洋牧场中心区和外侧区较内侧区和对照区小,内侧区平均含量普遍高于其它海域。人工鱼礁会通...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海州湾海洋牧场的构建Fig.1-4ThestructureofmarineranchinginHaizhouBay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得到了充分发挥,海洋牧场底部建设效果见图1-6
图 1-5 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礁体类型Fig.1-5 Types of artificial reefs ofmarineranchingin the Haizhou Bay
11图 1-6 海洋牧场底部建设效果Fig.1-6 Underwater effect of marine ranching in the Haizhou Ba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近海养殖环境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J]. 张永雨,张继红,梁彦韬,李鸿妹,李刚,陈晓,赵鹏,蒋增杰,邹定辉,刘晓勇,刘纪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12)
[2]我国海洋牧场科技支撑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郝向举,罗刚,王云中,罗国武,郑炯,刘彤,刘健. 中国水产. 2017(11)
[3]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海州湾海洋牧场食物网基础及营养结构的季节性变化[J]. 谢斌,李云凯,张虎,张硕.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7)
[4]我国海水养殖业氮、磷产出量的初步评估[J]. 宗虎民,袁秀堂,王立军,于丽敏,胡莹莹,霍传林,张志锋. 海洋环境科学. 2017(03)
[5]海州湾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丰度的季节变化[J]. 于雯雯,张东菊,邹欣庆,刘培廷,高继先,贲成恺,郭仲仁,汤晓鸿,袁健美,张虎. 生态学杂志. 2017(05)
[6]环境因子对海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氨氮吸附-解吸的影响[J]. 王功芹,张硕,李大鹏,张中发,李莉.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1)
[7]渤海及邻近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及沉积分区[J]. 王中波,李日辉,张志珣,张训华,张剑,陈珊珊,梅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06)
[8]粤东柘林湾溜牛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基础评价[J]. 佟飞,秦传新,余景,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2016(06)
[9]黄渤海氮磷营养盐的分布、收支与生态环境效应[J]. 赵晨英,臧家业,刘军,孙涛,冉祥滨.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7)
[10]石臼湖江苏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国超旋,王冬梅,胡晓东,吴沛沛. 水生态学杂志. 2016(04)
博士论文
[1]人工鱼礁水动力特性数值与实验研究[D]. 刘彦.大连理工大学 2014
[2]黄、东海海域沉积物的源汇效应及其环境意义[D]. 董爱国.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基于声学方法的中国近海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动力过程观测研究[D]. 原野.中国海洋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非稳态条件下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物中硫和铁的早期成岩作用[D]. 陈可可.中国海洋大学 2015
[2]莱州湾养殖区排水分析及中国海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D]. 陈一波.大连理工大学 2015
[3]黄、东海陆架沉积物中氮、磷的形态分布及与浮游植物的关系[D]. 张小勇.中国海洋大学 2013
[4]海州湾南部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变化规律及营养盐限制状况[D]. 谢冕.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013
[5]海州湾海域赤潮形成的环境因子研究[D]. 周德山.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22743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海州湾海洋牧场的构建Fig.1-4ThestructureofmarineranchinginHaizhouBay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得到了充分发挥,海洋牧场底部建设效果见图1-6
图 1-5 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礁体类型Fig.1-5 Types of artificial reefs ofmarineranchingin the Haizhou Bay
11图 1-6 海洋牧场底部建设效果Fig.1-6 Underwater effect of marine ranching in the Haizhou Ba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近海养殖环境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J]. 张永雨,张继红,梁彦韬,李鸿妹,李刚,陈晓,赵鹏,蒋增杰,邹定辉,刘晓勇,刘纪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12)
[2]我国海洋牧场科技支撑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郝向举,罗刚,王云中,罗国武,郑炯,刘彤,刘健. 中国水产. 2017(11)
[3]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海州湾海洋牧场食物网基础及营养结构的季节性变化[J]. 谢斌,李云凯,张虎,张硕.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7)
[4]我国海水养殖业氮、磷产出量的初步评估[J]. 宗虎民,袁秀堂,王立军,于丽敏,胡莹莹,霍传林,张志锋. 海洋环境科学. 2017(03)
[5]海州湾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丰度的季节变化[J]. 于雯雯,张东菊,邹欣庆,刘培廷,高继先,贲成恺,郭仲仁,汤晓鸿,袁健美,张虎. 生态学杂志. 2017(05)
[6]环境因子对海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氨氮吸附-解吸的影响[J]. 王功芹,张硕,李大鹏,张中发,李莉.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1)
[7]渤海及邻近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及沉积分区[J]. 王中波,李日辉,张志珣,张训华,张剑,陈珊珊,梅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06)
[8]粤东柘林湾溜牛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基础评价[J]. 佟飞,秦传新,余景,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2016(06)
[9]黄渤海氮磷营养盐的分布、收支与生态环境效应[J]. 赵晨英,臧家业,刘军,孙涛,冉祥滨.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7)
[10]石臼湖江苏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国超旋,王冬梅,胡晓东,吴沛沛. 水生态学杂志. 2016(04)
博士论文
[1]人工鱼礁水动力特性数值与实验研究[D]. 刘彦.大连理工大学 2014
[2]黄、东海海域沉积物的源汇效应及其环境意义[D]. 董爱国.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基于声学方法的中国近海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动力过程观测研究[D]. 原野.中国海洋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非稳态条件下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物中硫和铁的早期成岩作用[D]. 陈可可.中国海洋大学 2015
[2]莱州湾养殖区排水分析及中国海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D]. 陈一波.大连理工大学 2015
[3]黄、东海陆架沉积物中氮、磷的形态分布及与浮游植物的关系[D]. 张小勇.中国海洋大学 2013
[4]海州湾南部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变化规律及营养盐限制状况[D]. 谢冕.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013
[5]海州湾海域赤潮形成的环境因子研究[D]. 周德山.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22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122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