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2016年夏季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氧的周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04-21 12:24
  2016年7月对长江口邻近海域(30°36.22′~31°12.05′N,122°37.72′~122°47.87′E)进行现场综合调查,采样测定了溶解氧等化学要素,初步分析了该航次溶解氧的周日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溶解氧含量范围为1.25~8.55mL/L,整体上由表层到底层随之降低.表层溶解氧饱和度除C3站(31°12.03′N,122°47.86′E)较高外,其他观测站表层溶解氧饱和度平均约为78%;在D3站(30°59.40′N,122°46.26′E)10m以深出现了非持续但明显的低氧现象.潮汐是影响溶解氧周日变化的主要物理因素,夏季出现的水体层化和深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对低氧区的形成至关重要,浮游植物生物量激增等对个别站溶解氧的影响显著.对比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夏季溶解氧的调查结果,发现2016年夏季低氧现象有所加剧.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59(S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溶解氧的周日变化特征
    2.2 溶解氧变化的影响因素
        2.2.1 物理因素
        2.2.2 生物作用
        2.2.3 低氧现象
    2.3 近3年夏季溶解氧观测结果对比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口海域水文环境要素分布及溶解氧垂向输运[J]. 李博,王鹏皓,卢军炯,王寇.  海洋与湖沼. 2019(06)
[2]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低氧现象的历史变化及发生机制[J]. 王鹏皓,李博.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3]长江口外低氧区时空变化特征及形成、变化机制初步探究[J]. 张哲,张志锋,韩庚辰,王燕,王立军,贺欣.  海洋环境科学. 2012(04)
[4]台湾暖流水和长江冲淡水在32°N断面和PN断面上的分布及其变化[J]. 白虹,王凡.  海洋科学集刊. 2010(00)
[5]长江口海域春夏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陈东,张丽旭,刘汉奇,李志恩.  海洋环境科学. 2008(S1)
[6]南沙群岛海域次表层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强度特征[J]. 林洪瑛,程赛伟,韩舞鹰,王汉奎.  热带海洋学报. 2003(03)
[7]长江口外氧的亏损[J]. 李道季,张经,吴莹,梁俊,黄大吉.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08)
[8]赤潮形成与富营养化及生化防治机理——污水深度处理与脱氮除磷[J]. 李红山,黎松强.  海洋技术. 2002(02)



本文编号:3151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151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d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