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T的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09:09
以东海近岸海域为研究区,结合2005年—2016年月均海水温度卫星遥感产品,根据比生长率的温度响应关系,模拟了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月际变化、年际变化,并与赤潮发生频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在每年4月—6月间的比生长率较高,相应的赤潮高发时段也出现在该时段;其中,5月份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频次约占全年的69%,这与藻种比生长率月际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赤潮一般发生在月度增温阶段,且赤潮发生频次与增温幅度呈正相关;此外,赤潮发生频次与比生长率年际变化趋势总体有一定相关性,但个别年份有所出入。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定量开展海洋生态系统评价技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海洋环境科学. 2020,3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1.2 数据
1.3 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月际变化
2.2 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与赤潮月际变化间的关系
2.3 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年际变化
3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褐潮研究概述[J]. 乔玲,甄毓,米铁柱. 海洋环境科学. 2016(03)
[2]2010—2011年东海藻华高发区水体层化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藻华的影响[J]. 戴鑫烽,陆斗定,夏平,王红霞,何飘霞,李冬融. 海洋与湖沼. 2014(02)
[3]氮和磷对东海原甲藻吸收Cd(Ⅱ)及其分布的影响[J]. 黄旭光,李顺兴.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4]赤潮藻类温度生态幅的定量表达模型研究[J]. 陈艳拢,赵冬至,杨建洪,赵玲.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05)
[5]福建省沿岸赤潮生物——东海原甲藻生态探讨[J]. 李荣茂. 海洋环境科学. 2009(S1)
[6]不同磷源形态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赵艳芳,俞志明,宋秀贤,曹西华. 环境科学. 2009(03)
[7]有利于赤潮消亡的水文气象条件[J]. 马毅,吴瑞贞,李华建,乔冠宇,宋萍萍,庞海龙. 海洋预报. 2008(03)
[8]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生物学研究进展[J]. 张秀芳,刘永健. 生态环境. 2007(03)
[9]温度、盐度对具齿原甲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中肋骨条藻的比较[J]. 陈炳章,王宗灵,朱明远,李瑞香. 海洋科学进展. 2005(01)
[10]大连海区潮间带底栖海藻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J]. 邵魁双,李熙宜.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0(01)
硕士论文
[1]温度、盐度和营养盐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D]. 赵水东.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71652
【文章来源】:海洋环境科学. 2020,3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1.2 数据
1.3 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月际变化
2.2 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与赤潮月际变化间的关系
2.3 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年际变化
3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褐潮研究概述[J]. 乔玲,甄毓,米铁柱. 海洋环境科学. 2016(03)
[2]2010—2011年东海藻华高发区水体层化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藻华的影响[J]. 戴鑫烽,陆斗定,夏平,王红霞,何飘霞,李冬融. 海洋与湖沼. 2014(02)
[3]氮和磷对东海原甲藻吸收Cd(Ⅱ)及其分布的影响[J]. 黄旭光,李顺兴.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4]赤潮藻类温度生态幅的定量表达模型研究[J]. 陈艳拢,赵冬至,杨建洪,赵玲.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05)
[5]福建省沿岸赤潮生物——东海原甲藻生态探讨[J]. 李荣茂. 海洋环境科学. 2009(S1)
[6]不同磷源形态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赵艳芳,俞志明,宋秀贤,曹西华. 环境科学. 2009(03)
[7]有利于赤潮消亡的水文气象条件[J]. 马毅,吴瑞贞,李华建,乔冠宇,宋萍萍,庞海龙. 海洋预报. 2008(03)
[8]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生物学研究进展[J]. 张秀芳,刘永健. 生态环境. 2007(03)
[9]温度、盐度对具齿原甲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中肋骨条藻的比较[J]. 陈炳章,王宗灵,朱明远,李瑞香. 海洋科学进展. 2005(01)
[10]大连海区潮间带底栖海藻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J]. 邵魁双,李熙宜.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0(01)
硕士论文
[1]温度、盐度和营养盐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D]. 赵水东.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71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17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