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马里亚纳海沟深渊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21-06-08 11:03
  海斗深渊是海洋中最深的区域,由水深范围在600011000 m范围内的深部海沟组成,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对其生物学特征、环境特征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在海斗深渊沉积物系统的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等方面仍然较为薄弱。研究与海斗深渊的相关科学问题对国家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里亚纳海沟是目前研究最广泛、最深入的海斗深渊。本文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沟深渊柱状沉积物(SY2)开展物质组成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综合探讨了马里亚纳海沟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并对物质来源进行了初步研究。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SY2柱状沉积物中存在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包括硅藻、放射虫及海绵骨针等。同时,样品中存在一定量的黏土矿物,主要有蒙脱石(含伊–蒙混层)和伊利石,样品中还发现有少量的石英与长石。SY2柱状沉积物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示,主量元素以SiO2为主,其平均含量占总化学成分的82.86%,显示明显的波动性特征,并且在28 cm处含量最低。除了SiO2和Na2O在28 cm处出现最低值外,其余主量元素在28 cm处呈...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马里亚纳海沟深渊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海沟地形及沉积物来源示意图(据文献[4]修改)

文献,海沟,概况,太平洋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全球只有 4.5×104km2的海底深度超过 6000 m,仅占全球深海面积的 1%[2]。目前,已知的海斗深渊有 37 处(主要的海斗深渊如图 2.1 所示),其中 5 处在大西洋,4 处在印度洋,其余 28 处均位于太平洋边缘,并且世界上最深的 9 处海斗深渊均在太平洋西部地区[2](图 2.1)。在众多海斗深渊中,最深处为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深度可达10984 ± 25 m[53],其平均深度为 8076 m,而面积最大的海沟为伊豆–小笠原海沟(约99801 km2)[54]。

地形图,马里亚纳,俯冲带,地形图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 地理概况马里亚纳俯冲系统位于西太平洋地区(图 2.2),是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菲律宾块之下形成的典型的洋–洋俯冲系统[55–57],并且具有典型的“沟–弧–盆”体系。马里亚俯冲系统包括了一系列的残余岛弧和活动岛弧以及弧后盆地,即马里亚纳海沟、马里纳岛弧(其岛弧火山活动仍旧活跃,弧前区有古近纪的火山岩)、马里亚纳海槽(活的弧后盆地)、西马里亚纳海岭(岛弧火山活动已经停止的残留弧)以及帕里西维拉盆(停止扩张的弧后盆地,中部帕里西维拉裂谷为海盆的扩张轴)、九州–帕劳海脊(弧火山活动已停止的残留弧)等[21, 57],而这些构造体在南端汇聚到世界上最深的海斗渊——挑战者深渊[13](图 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深渊生境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J]. 李栋,赵军,刘诚刚,孙承君,陈建芳,潘建明,杨志,王奎,韩正兵,于培松.  地球科学. 2018(S2)
[2]西太平洋若干沟-弧-盆体系及板内岩浆成因研究进展[J]. 张国良,王帅,张吉,罗青,李铁刚.  海洋与湖沼. 2017(06)
[3]海沟沉积物研究进展[J]. 肖春晖,王永红,林间.  热带海洋学报. 2017(06)
[4]马里亚纳海沟Challenger Deep的岩石圈流变结构与动力学分析[J]. 高玲举,张健,吴时国.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7(03)
[5]马里亚纳俯冲系统的构造特征[J]. 刘鑫,李三忠,赵淑娟,郭玲莉,王永明,李玺瑶,王鹏程,孙文军,曹现志,戴黎明,于胜尧,张臻,臧艺博,孔祥超,张勇,郑祺亮.  地学前缘. 2017(04)
[6]东太平洋CC区西区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J]. 付锋,郑洋,姚旭莹,倪建宇.  海洋学研究. 2017(01)
[7]马里亚纳海沟柱状沉积物稀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 王汾连,何高文,王海峰,任江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04)
[8]西太平洋挑战者深渊海底浅表层的硅藻软泥[J]. 张金鹏,邓希光,朱本铎,杨胜雄,郭丽华,陈炽新,任江波.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6(01)
[9]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南部7000m水深处发现硅藻化石软泥[J]. 张金鹏,邓希光,杨胜雄,何高文,朱本铎.  地质通报. 2015(12)
[10]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海域沉积物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成因[J]. 朱坤杰,何树平,陈芳,廖志良,王金莲,邓希光.  地质学刊. 2015(02)

博士论文
[1]马里亚纳俯冲带分段性及其成因研究[D]. 张斌.中国海洋大学 2015
[2]东菲律宾海帕里西维拉海盆第四纪沉积特征和物质来源及其古环境意义[D]. 明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3
[3]马里亚纳前弧南部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研究[D]. 汪小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0
[4]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橄榄岩的研究[D]. 陈俊兵.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6

硕士论文
[1]马里亚纳海槽玄武岩特征及对弧后盆地岩浆作用的指示意义[D]. 张平阳.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017
[2]南海HX132柱状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D]. 郑凯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3]四国海盆岩芯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初步研究[D]. 李超.中国海洋大学 2008
[4]南海S08-57站柱样岩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D]. 王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5]济州岛西南泥质区不同粒级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D]. 戴慧敏.中国海洋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18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218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9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