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中国东海2万年来海进过程和海进体系域模拟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7 13:46
  东海陆架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之一。该区具有水深浅、坡度缓、沉积物供应丰富和复杂的海洋动力环境等特点,为研究晚第四纪海平面变化、陆架沉积结构特征、沉积层序对构造、相对海平面变化、沉积物供应和海洋动力环境响应的理想区域。 本文工作是在前人资料和研究的基础上认真而细致的进行的。原本旨在对东海近2万年来的海进过程和海进体系域的发育模式及其沉积原理进行探讨,但在模拟所需中间资料的解疑与分析过程中,得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有些甚至是有助于解决当今学术争议的认识与结论。本文在分析与解疑东海区域地质因素的过程中发现:冯—金曲线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之间的差别主要是由断裂沉降作用和构造沉降作用形成的;断裂作用是长期以来掩饰我们真是认识末次冰盛期以来东海最低海面位置的罪魁祸首。断裂作用使东海陆架水深150m附近及其以深的区域下降了至少30m,这是我国学者误把晚更新世以来东海最低海面定在17cal.ka BP、150m水深附近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断裂作用的认识和分析,得以得出东海末次冰盛期最低海面位置应在现今水深的140m附近;东海陆架150m水深附近贝壳砂层、阶地、断裂作用的存在和贝壳砂层所揭示的海平面位置...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东海2万年来海进过程和海进体系域模拟与分析


中国近海潮汐传播示意图图2一5东海潮汐性质图

表层流,潮差,东海,半日潮


振动主要由太平洋潮波传入本海区所引起的谐振动(Fnag,1994),由天体力所产生的独立潮占的成分很小。太平洋潮波是经琉球群岛诸水道首先传入东海的(图2一4)。进入东海的潮波分为两支:主支向西北挺进进入黄海,构成黄海、渤海潮波。另一只较小的分支分别向浙闽及台湾海峡传播。构成东海近岸的主要潮振动。东海的潮汐性质在海区东、西两区域存在明显差异。在西半部陆架浅水区,除镇海、舟山群岛附近为不正规半日潮外,其余均为正规半日潮(图2一5)。而在东部海区,济州岛,九州西海岸南部以及琉球群岛等均为不正规半日潮。台湾以东以南海区也为不正规半日潮。图2一6渤、黄东海表层流系A(:1一3月份;B:7一9月份)(据许东禹等,1997)东海潮差分布特点是:()l东侧潮差小,西侧潮差大,这与东海为一开阔边缘海有关。琉球群岛附近,潮差大多在Zm左右,日本九州沿岸一带为3一4m;而西侧浙、闽沿岸大部分地区的潮差为5一7m

中国东海,贝壳砂,柱状图,站位


中国东海2万年来海进过程和海进体系域模拟与分析1999年8月,勘一407调查船在东海部南(124.127oE、26.331“N、水深149.lm)所打的钻孔Q9903一l(图3一3)地质资料同样说明“在水深15Om水深附近存在17.7C.alyr的古海岸标志。该孔.24m以上为潮上带沉积环境,贝壳砂层夹灰色泥脉,分选较差;.24m以下为潮下带沉积环境,灰色粘土夹脉状粉砂。所选测年样品为贝壳完整、表面未经磨损、代表原地堆积的贝壳。在.035m处的贝壳测年数据为17753c.alyr。’4c测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实验检测中心完成。图3一3中国东海Q9903一1柱状图及贝壳砂层照片(站位见图3一1)作为对比曲线,采用龚他陆架276钻孔(L田且bekcetal.,2002)所获得的曲线(图3一2),和Lmabeeketal.(2002)假设冰融水事件发生前总冰量达到平衡的条件下根据以冰量为函数的海平面变化方程得出的代表末次冰盛期以来海平面变化曲线(EISL)为对比曲线(图3一2),EISL曲线是一条纯粹的水动型海平面变化曲线。对于’4c年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末次冰期东海陆架平原上的长江古河道[J]. 李广雪,刘勇,杨子赓,岳淑红,杨文达,韩喜彬.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03)
[2]东海全新世沉积强度分区[J]. 叶银灿,庄振业,刘杜娟,冯秀丽,林霖.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
[3]东海外陆架EA01孔末次冰期最盛期的三角洲沉积[J]. 李绍全,李双林,陈正新,唐保根,陈裕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03)
[4]第四纪东海的海进层序和海退层序[J]. 刘振夏,印萍,S.Berne,A.Trentesaux,庄克琳,李朝新.  科学通报. 2001(S1)
[5]东海泥质和砂质沉积区悬浮物垂向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J]. 庞重光,白虹,杨作升,雷坤.  海洋科学. 2001(08)
[6]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J]. 邓宏文,王红亮,宁宁.  地学前缘. 2000(04)
[7]冲绳海槽年代地层与沉积速率[J]. 李培英,王永吉,刘振夏.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01)
[8]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J]. 覃建雄,田景春.  岩相古地理. 1998(03)
[9]冲绳海槽96、155号岩心放射虫与年代地层及古气候特征[J]. 程振波,王永吉,鞠小华.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8(01)
[10]东海及邻域大地构造特征及ODP钻孔选位[J]. 郭玉贵,莫杰,郭平.  海洋科学. 1996(03)



本文编号:3235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235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2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