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风险及应对
发布时间:2021-07-04 08:52
IPCC《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评估了全球和区域海洋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风险及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升温、酸化、脱氧和营养盐减少等气候致灾因子(事件)的危害(险)性不断加剧(高信度)。这种变化正在影响从上层到底层的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下降、物种地理分布的变迁、渔业资源潜在渔获量的下降以及食品供应的减少(高信度)。在气候变化与非气候人为干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从RCP2.6到RCP8.5情景),到21世纪末,几乎所有类型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将处于高或很高的风险水平(高信度);其中,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尤其严重,如果全球升温1.5℃和2℃,将分别消失70%~90%和99%以上(很高信度)。然而,当前多种减缓气候变化的海洋应对措施的作用较小,有的可能带来生态危险,而许多降低气候风险的海洋适应措施的作用也很有限,特别是在RCP8.5情景下的作用更小;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风险水平在RCP2.6情景下均低于RCP8.5情景(很高信度)。因此,这凸显了减缓气候变化尤...
【文章来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16(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观测到的海洋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1,3-4]
观测表明,过去60多年来,海洋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对从上层海洋的浮游植物到底层的底栖生物均产生了影响[8]。其中,海洋变暖和层化导致营养盐输送减少,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但有区域性差异(高信度)。例如,热带海域初级生产力主要表现为氮(N)和磷(P)营养盐的限制,而在高纬度海域和较高生产力的上升流区则为铁(Fe)营养盐的限制(高信度)(图3)。预估显示,在RCP8.5情景下,相对于2006—2015年,全球海洋0~100 m层N营养盐到2018—2100年将减少9%~14%(中等信度);而相对于1850—1900年,到2021—2100年全球海洋NPP将下降4%~11%(低信度),热带海域NPP到2100年将下降7%~16%(中等信度)。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变暖影响了从浮游植物到哺乳动物的海洋生物地理分布,改变了海洋生物群落的组成及物候(高信度)。自1950年代以来,海洋上层的生物和底层的底栖生物分布范围的迁移速率分别为(51.5±33.3)km/10a和(29.0±15.5)km/10a。其中,浮游动物和鱼类具有更明显的迁移速率和物候变化,而海洋哺乳类、海鸟和爬行动物的迁移速率和物候的变化相对较小(图4)[3]。
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变暖影响了从浮游植物到哺乳动物的海洋生物地理分布,改变了海洋生物群落的组成及物候(高信度)。自1950年代以来,海洋上层的生物和底层的底栖生物分布范围的迁移速率分别为(51.5±33.3)km/10a和(29.0±15.5)km/10a。其中,浮游动物和鱼类具有更明显的迁移速率和物候变化,而海洋哺乳类、海鸟和爬行动物的迁移速率和物候的变化相对较小(图4)[3]。观测表明,气候变暖和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对鱼类种群的生长、繁殖和生存有明显影响,并导致渔业渔获量及其组成发生变化(高信度)。20世纪以来,许多鱼类种群的资源量发生了变化。其中,种群补充量平均每10年减少约3%,最大潜在渔获量下降了4.1%(0.3%~9.0%)(中等信度),而海水温度的升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许多大陆架的海洋生态系统中,随着海温的升高,暖水种正在逐步演替为渔业群落中的优势种(中等信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沿海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风险研究[J]. 蔡榕硕,谭红建,郭海峡.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9(04)
本文编号:3264470
【文章来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16(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观测到的海洋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1,3-4]
观测表明,过去60多年来,海洋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对从上层海洋的浮游植物到底层的底栖生物均产生了影响[8]。其中,海洋变暖和层化导致营养盐输送减少,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但有区域性差异(高信度)。例如,热带海域初级生产力主要表现为氮(N)和磷(P)营养盐的限制,而在高纬度海域和较高生产力的上升流区则为铁(Fe)营养盐的限制(高信度)(图3)。预估显示,在RCP8.5情景下,相对于2006—2015年,全球海洋0~100 m层N营养盐到2018—2100年将减少9%~14%(中等信度);而相对于1850—1900年,到2021—2100年全球海洋NPP将下降4%~11%(低信度),热带海域NPP到2100年将下降7%~16%(中等信度)。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变暖影响了从浮游植物到哺乳动物的海洋生物地理分布,改变了海洋生物群落的组成及物候(高信度)。自1950年代以来,海洋上层的生物和底层的底栖生物分布范围的迁移速率分别为(51.5±33.3)km/10a和(29.0±15.5)km/10a。其中,浮游动物和鱼类具有更明显的迁移速率和物候变化,而海洋哺乳类、海鸟和爬行动物的迁移速率和物候的变化相对较小(图4)[3]。
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变暖影响了从浮游植物到哺乳动物的海洋生物地理分布,改变了海洋生物群落的组成及物候(高信度)。自1950年代以来,海洋上层的生物和底层的底栖生物分布范围的迁移速率分别为(51.5±33.3)km/10a和(29.0±15.5)km/10a。其中,浮游动物和鱼类具有更明显的迁移速率和物候变化,而海洋哺乳类、海鸟和爬行动物的迁移速率和物候的变化相对较小(图4)[3]。观测表明,气候变暖和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对鱼类种群的生长、繁殖和生存有明显影响,并导致渔业渔获量及其组成发生变化(高信度)。20世纪以来,许多鱼类种群的资源量发生了变化。其中,种群补充量平均每10年减少约3%,最大潜在渔获量下降了4.1%(0.3%~9.0%)(中等信度),而海水温度的升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许多大陆架的海洋生态系统中,随着海温的升高,暖水种正在逐步演替为渔业群落中的优势种(中等信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沿海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风险研究[J]. 蔡榕硕,谭红建,郭海峡.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9(04)
本文编号:3264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26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