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弱层化期湍流混合观测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4 20:15
利用2017年9月在渤海共享航次中取得的湍流混合直接观测数据,本文研究了渤海海域湍流混合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有关的影响因素。9月观测海区水体垂向层结较弱,莱州湾受黄河冲淡水影响出现高温低盐结构,位于渤海中央浅滩南北两侧洼地的双中心冷水结构依旧存在。湍流观测结果表明湍动能耗散率在10-9~10-5W/kg之间变化,统计上满足对数正态分布。耗散率强值区出现在辽东湾及渤海湾湾口近岸处,相应的垂向湍扩散系数约为10-6~10-2m2/s。垂向上,水体表、底层混合较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弱层化水体的平均湍动能耗散率〈ε〉与风速和正压潮流速的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耗散率ε与浮性频率N近似满足ε=2.0×10-8+3.0×10-7(N2/N02)-5的拟合函数关系,反映了层化对水体垂向混合的抑制作用。
【文章来源】:海洋学报. 2020,42(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渤海底层低氧区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J]. 张华,李艳芳,唐诚,邹涛,于靖,郭凯. 科学通报. 2016(14)
[2]黄海西部海洋湍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J]. 魏传杰,于非,郭景松,刁新源. 海洋与湖沼. 2014(01)
[3]渤海海峡北部非层化期海洋湍流混合的微结构特征[J]. 梁书秀,白波,孙昭晨. 海洋环境科学. 2013(02)
[4]2011年夏季渤海西北部、北部近岸海域的底层耗氧与酸化[J]. 翟惟东,赵化德,郑楠,许懿. 科学通报. 2012(09)
[5]夏季渤海温跃层下的双中心冷水结构的数值模拟[J]. 周锋,黄大吉,苏纪兰. 科学通报. 2009(11)
[6]渤海层化结构及潮汐锋面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J]. 刘浩,潘伟然. 水科学进展. 2007(03)
[7]东海陆架坡折小尺度过程观测[J]. 周磊,田纪伟,张效谦. 科学通报. 2005(16)
[8]渤海、黄海、东海AVHRR海表温度场的季节变化特征[J]. 鲍献文,万修全,高郭平,吴德星.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05)
[9]渤海的潮混合特征及潮汐锋现象[J]. 赵保仁,曹德明,李徽翡,王其茂.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04)
[10]渤海垂直湍流混合强度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J]. 赵亮,魏皓.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3)
博士论文
[1]强潮驱陆架海中的湍流与混合[D]. 刘志宇.中国海洋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65464
【文章来源】:海洋学报. 2020,42(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渤海底层低氧区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J]. 张华,李艳芳,唐诚,邹涛,于靖,郭凯. 科学通报. 2016(14)
[2]黄海西部海洋湍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J]. 魏传杰,于非,郭景松,刁新源. 海洋与湖沼. 2014(01)
[3]渤海海峡北部非层化期海洋湍流混合的微结构特征[J]. 梁书秀,白波,孙昭晨. 海洋环境科学. 2013(02)
[4]2011年夏季渤海西北部、北部近岸海域的底层耗氧与酸化[J]. 翟惟东,赵化德,郑楠,许懿. 科学通报. 2012(09)
[5]夏季渤海温跃层下的双中心冷水结构的数值模拟[J]. 周锋,黄大吉,苏纪兰. 科学通报. 2009(11)
[6]渤海层化结构及潮汐锋面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J]. 刘浩,潘伟然. 水科学进展. 2007(03)
[7]东海陆架坡折小尺度过程观测[J]. 周磊,田纪伟,张效谦. 科学通报. 2005(16)
[8]渤海、黄海、东海AVHRR海表温度场的季节变化特征[J]. 鲍献文,万修全,高郭平,吴德星.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05)
[9]渤海的潮混合特征及潮汐锋现象[J]. 赵保仁,曹德明,李徽翡,王其茂.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04)
[10]渤海垂直湍流混合强度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J]. 赵亮,魏皓.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3)
博士论文
[1]强潮驱陆架海中的湍流与混合[D]. 刘志宇.中国海洋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65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26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