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堆积冰现场调查和实验室物理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5 13:01
本文以2005年和2006年冬季辽东湾海冰现场调查资料和卫星遥感图像为基础,结合实验室物理模拟,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近岸堆积冰现象和堆积过程进行研究。第一章介绍海冰对我国海洋开发的影响,然后阐述了堆积冰研究现状和开展本文工作的意义。第二章首先介绍辽东湾冰情概况和堆积冰现场调查方法,采用新技术对其表面形态进行现场观测,包括全站仪测量表面起伏、数码相机记录断面高度、GPS监测堆积冰边缘线变化等,利用定点的CCD监测流冰大小、速度和密集度,从流冰运动的角度对堆积冰的形成过程进行观测。然后对近岸海冰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按照其形态特征分为三个区间:冻结区、堆积区和流冰区。结合海图,确定各分区分界线的范围。第三章主要对堆积冰的形成后的特征进行分析,分别从堆积冰边缘线和堆积区形态两方面,对边缘线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边缘断面堆积冰高度、断面轮廓线在平均高度处的切角和断面轮廓起伏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堆积区形成的冰丘的表面形态起伏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表面轮廓在相对平均高度处切角、破碎冰块尺寸、冰层厚度和涨落潮时相对高度和堆积形态的变化特征,通过测量数据对冰丘进行三维仿真绘图,直观地表达冰丘表面形态的起伏特征。最...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辽东湾流冰、固定冰分布图
年1一2月的堆积冰堆积高度和分布范围,以及近岸流冰的现场调查[28],第二部分是2005年2月的堆积冰表面形态现场调查[29],调查时段处于当年冬季渤海的盛冰期,所得的资料具有一定代表性。调查分三个站点,各个站点在辽东湾北部的分布情况如图2.2所示,站点1为固定监测点,同时进行断面高度,边缘线和流冰变化监测,站点2为太阳2点,站点3为笔架岭。图2.2现场调查站点分布图 Fig.2.2Distributionoffieldinvestigations七nion现场调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l)堆积冰边缘堆积高度测量堆积冰外边缘堆积高度是调查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通过人工测量来实现。落潮时,利用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和测量专用塔尺,在岸滩上对堆积冰的边缘断面进行测量。测量时,在堆积冰边缘的特征点处立尺,作为标定;拍摄点尽量和边缘断面的最高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每次拍摄距离尽量保持不变,以减少数据处理工作中由于图像变形带来的误差
(2)堆积冰边缘线变化和近岸流冰监测调查地点为站点1所在的位置,定点监测主要通过CCD摄像头和图像采集设备来完成,实现图像的自动获取和储存。图2.4是监测站点现场位置,监测设备安放于一长约ZOm的栈桥远端。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堆积冰边缘断面和近岸流冰,监测图像见图2.5。图2.4观测点所处的位置 Fig.2.4ThePositionofobservationPoin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东湾北部浅水区海冰对航行的影响及对策[J]. 张波. 世界海运. 2006(06)
[2]基于遥感影像的北极海冰厚度和密集度分析方法[J]. 卢鹏,李志军,董西路,张占海,陈陟. 极地研究. 2004(04)
[3]基于海冰物理和力学参数的渤海冰工程分区[J]. 李志军,卢鹏,Devinder S Sodhi. 水科学进展. 2004(05)
[4]可视化技术在研究海冰堆积过程中的应用[J]. 解福奇. 冰川冻土. 2003(S2)
[5]斜坡式防波堤前海冰堆积数值模拟[J]. 王永学,李春花,孙鹤泉,李志军. 水利学报. 2003(06)
[6]图像分割中的阈值选取方法[J]. 吴薇,刘军,李旭霞.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2002(04)
[7]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渤海海冰研究论文的归纳与分析[J]. 王鹏,李志军. 海洋预报. 2002(04)
[8]DUT-1非冻结合成模型冰物模技术及应用[J]. 王永学,李志军,李广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1(01)
[9]锦州9-3油田双沉箱海冰爬升和堆积研究[J]. 王可光,吴辉碇,刘良坤.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0(03)
[10]辽东湾海冰现场调查研究[J]. 李志军. 海洋预报. 1999(03)
本文编号:3302078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辽东湾流冰、固定冰分布图
年1一2月的堆积冰堆积高度和分布范围,以及近岸流冰的现场调查[28],第二部分是2005年2月的堆积冰表面形态现场调查[29],调查时段处于当年冬季渤海的盛冰期,所得的资料具有一定代表性。调查分三个站点,各个站点在辽东湾北部的分布情况如图2.2所示,站点1为固定监测点,同时进行断面高度,边缘线和流冰变化监测,站点2为太阳2点,站点3为笔架岭。图2.2现场调查站点分布图 Fig.2.2Distributionoffieldinvestigations七nion现场调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l)堆积冰边缘堆积高度测量堆积冰外边缘堆积高度是调查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通过人工测量来实现。落潮时,利用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和测量专用塔尺,在岸滩上对堆积冰的边缘断面进行测量。测量时,在堆积冰边缘的特征点处立尺,作为标定;拍摄点尽量和边缘断面的最高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每次拍摄距离尽量保持不变,以减少数据处理工作中由于图像变形带来的误差
(2)堆积冰边缘线变化和近岸流冰监测调查地点为站点1所在的位置,定点监测主要通过CCD摄像头和图像采集设备来完成,实现图像的自动获取和储存。图2.4是监测站点现场位置,监测设备安放于一长约ZOm的栈桥远端。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堆积冰边缘断面和近岸流冰,监测图像见图2.5。图2.4观测点所处的位置 Fig.2.4ThePositionofobservationPoin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东湾北部浅水区海冰对航行的影响及对策[J]. 张波. 世界海运. 2006(06)
[2]基于遥感影像的北极海冰厚度和密集度分析方法[J]. 卢鹏,李志军,董西路,张占海,陈陟. 极地研究. 2004(04)
[3]基于海冰物理和力学参数的渤海冰工程分区[J]. 李志军,卢鹏,Devinder S Sodhi. 水科学进展. 2004(05)
[4]可视化技术在研究海冰堆积过程中的应用[J]. 解福奇. 冰川冻土. 2003(S2)
[5]斜坡式防波堤前海冰堆积数值模拟[J]. 王永学,李春花,孙鹤泉,李志军. 水利学报. 2003(06)
[6]图像分割中的阈值选取方法[J]. 吴薇,刘军,李旭霞.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2002(04)
[7]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渤海海冰研究论文的归纳与分析[J]. 王鹏,李志军. 海洋预报. 2002(04)
[8]DUT-1非冻结合成模型冰物模技术及应用[J]. 王永学,李志军,李广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1(01)
[9]锦州9-3油田双沉箱海冰爬升和堆积研究[J]. 王可光,吴辉碇,刘良坤.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0(03)
[10]辽东湾海冰现场调查研究[J]. 李志军. 海洋预报. 1999(03)
本文编号:3302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30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