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广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11:46
对1949年之前发生在广东的风暴潮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广东风暴潮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是粤西沿海段,其次是粤东沿海段,珠江三角洲则是集中发生于环珠江入海口区。风暴潮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台风雨季及天文潮对其影响显著。广东沿海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变化与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相一致,但其本身具有突发性特征,故虽发生次数少,但破坏性极大,对人们生命、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历史上沿海人民根据长期的观察,积累了一定的风暴潮预测经验与方法,其灾前预警与灾后赈济经验对今日防灾减灾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0,22(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广东地区风暴潮灾害统计
通过对比珠江三角洲内部不同区块风暴潮发生频率(此处将同时发生于珠江三角洲多地的风暴潮,按不同区块各计算为一次),可见珠江三角洲风暴潮灾害的发生明显受到了地形影响,整体上由东西沿海向入海口正面地区逐渐增多,而峰值则出现于正面入海口区域(图2)。珠江三角洲入海口地区呈“喇叭口”的地形特征,当台风过境时将海水推向海岸,海水容易形成堆积而难以有效地扩散,以致造成较大的增水,加上珠江等河流汇集入海,多种因素作用之下最终引发风暴潮灾害,这即是由地形造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差异。2.2 风暴潮发生时间分析
在1400—1949年的550年中,共有79年发生风暴潮灾害共108次,其中有10年是一年中发生了2次风暴潮、有3年是一年中发生风暴潮3次、有2年在一年中发生了风暴潮4次、另在1770年,风暴潮高达5次(图3)。由此可见,风暴潮虽为严重性海岸灾害,不过其发生频率并不高。此外,风暴潮的发生并无明显规律,各历史时期发生频率差别较大。自17世纪以后,风暴潮发生频率有所增加。为了可以更加直观体现风暴潮历史数据,将统计范围扩大为50年一个区间,同样以折线图形式加以呈现,借以观察15世纪以来,550年间广东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历史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图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重建及影响因素分析[J]. 孙力,毕硕本,潘威,陈昌春,许志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2]明清苏浙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序列重建与特征分析[J]. 王洪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2)
[3]山东沿海的风暴潮灾害及其防御对策研究[J]. 袁本坤,刘清容,张薇,曹雅静,李培顺.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11)
[4]汕头沿海风暴潮的特征[J]. 蔡文恬. 科技传播. 2013(06)
[5]粤东沿海台风风暴潮特征及数值模拟[J]. 刘秋兴,于福江,吴少华,付翔. 海洋预报. 2011(06)
[6]华南沿海特大风暴潮统计分析[J]. 杨彩福,吴业强. 广东气象. 2011(01)
[7]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及其防御[J]. 余东华,吴超羽,吕炳全,吴晓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8]广东沿海台风暴潮灾害的地理分布特征和风险评估(1949—2005)[J]. 张俊香,黄崇福,刘旭拢.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8(03)
[9]历史灾害资料在当前减灾工作中大有作为——以1862年珠江三角洲的风暴潮为例[J]. 高建国. 灾害学. 1992(02)
[10]福建省历史上潮灾的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分析[J]. 曾从盛. 海洋通报. 1990(05)
本文编号:3455228
【文章来源】: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0,22(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广东地区风暴潮灾害统计
通过对比珠江三角洲内部不同区块风暴潮发生频率(此处将同时发生于珠江三角洲多地的风暴潮,按不同区块各计算为一次),可见珠江三角洲风暴潮灾害的发生明显受到了地形影响,整体上由东西沿海向入海口正面地区逐渐增多,而峰值则出现于正面入海口区域(图2)。珠江三角洲入海口地区呈“喇叭口”的地形特征,当台风过境时将海水推向海岸,海水容易形成堆积而难以有效地扩散,以致造成较大的增水,加上珠江等河流汇集入海,多种因素作用之下最终引发风暴潮灾害,这即是由地形造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差异。2.2 风暴潮发生时间分析
在1400—1949年的550年中,共有79年发生风暴潮灾害共108次,其中有10年是一年中发生了2次风暴潮、有3年是一年中发生风暴潮3次、有2年在一年中发生了风暴潮4次、另在1770年,风暴潮高达5次(图3)。由此可见,风暴潮虽为严重性海岸灾害,不过其发生频率并不高。此外,风暴潮的发生并无明显规律,各历史时期发生频率差别较大。自17世纪以后,风暴潮发生频率有所增加。为了可以更加直观体现风暴潮历史数据,将统计范围扩大为50年一个区间,同样以折线图形式加以呈现,借以观察15世纪以来,550年间广东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历史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图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重建及影响因素分析[J]. 孙力,毕硕本,潘威,陈昌春,许志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2]明清苏浙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序列重建与特征分析[J]. 王洪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2)
[3]山东沿海的风暴潮灾害及其防御对策研究[J]. 袁本坤,刘清容,张薇,曹雅静,李培顺.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11)
[4]汕头沿海风暴潮的特征[J]. 蔡文恬. 科技传播. 2013(06)
[5]粤东沿海台风风暴潮特征及数值模拟[J]. 刘秋兴,于福江,吴少华,付翔. 海洋预报. 2011(06)
[6]华南沿海特大风暴潮统计分析[J]. 杨彩福,吴业强. 广东气象. 2011(01)
[7]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及其防御[J]. 余东华,吴超羽,吕炳全,吴晓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8]广东沿海台风暴潮灾害的地理分布特征和风险评估(1949—2005)[J]. 张俊香,黄崇福,刘旭拢.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8(03)
[9]历史灾害资料在当前减灾工作中大有作为——以1862年珠江三角洲的风暴潮为例[J]. 高建国. 灾害学. 1992(02)
[10]福建省历史上潮灾的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分析[J]. 曾从盛. 海洋通报. 1990(05)
本文编号:3455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45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