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急流影响吕宋海峡黑潮路径变异的动力机制
发布时间:2021-11-16 01:28
本文使用一层半约化重力浅水模式研究了西边界流路径在缺口处变异的迟滞过程,发现与准地转模式不同,斜压罗斯贝变形半径对迟滞回归区间有显著影响;设置与吕宋海峡相接近的参数,考虑西边界流在缺口处位于迟滞变异过程的临界状态时,其路径受理想风急流的影响,其实验结果和钟慎雷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并考虑实际地形下,实际风急流对吕宋海峡黑潮流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季风急流有利于黑潮入侵南海,夏季风急流有利于黑潮跨越缺口,并且由于西边界流在缺口处的迟滞效应,在撤去风急流之后,西边界流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指出澎湖地形对吕宋海峡周期甩涡态有显著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黑潮在吕宋海峡的流态示意图(Yuetal.[1]
P)时,西边界流才恢复到反气旋入侵流态,这就是所谓的迟滞现象(hysteresis)。具体过程参见图1.2和图1.3,图1.2是西边界流流量的迟滞回归曲线,图1.3是对应的流场图,图1.3中的A图显示当Re=50时对应的是反气旋入侵流态,当流量增加到Re=55时西边界流变为周期甩涡流态(图B),在西部海盆有明显的涡旋,继续增加流量,当增大到Re=66时, 西边界流由周期甩涡态变为跨越流态(图C),如果将跨越流态作为初始流态,逐渐减少流量,西边界流仍保持为跨越流态,当西边界流流量减少到Re=50
第二章 数值模式介绍2.1 模式介绍2.1.1 模式的计算区域吕宋海峡附近地形复杂,为了便于研究吕宋海峡处黑潮流态变异的制,特将吕宋海峡处地形简化成一个带缺口的矩形,模式区域是 450×18格点组成的矩形区域,包括东西两个海盆,西海盆纬向长 2000km,1800km,东海盆纬向长 2500km,经向宽 1800km,网格间距为 10km,中带缺口的海脊((200,94)和(200,117))隔开, 边界采用无滑移边界条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局地风急流对缺口处西边界流流径的影响[J]. 钟慎雷,王铮,袁东亮. 海洋科学. 2013(12)
[2]中尺度涡旋影响吕宋海峡黑潮变异的动力机制[J]. 袁东亮,李锐祥. 热带海洋学报. 2008(04)
[3]南海环流动力机制研究综述[J]. 苏纪兰.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06)
[4]2002年春季吕宋海峡海流:观测与改进逆模式计算[J]. 袁耀初,楼如云,刘勇刚,苏纪兰,王康墡.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03)
[5]中国近海域际水、热、盐输运:全球变网格模式结果[J]. 方国洪,魏泽勋,王凯,崔秉昊,方越,李薇.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12)
[6]Evidence for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Pacific Ocean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J]. Qu Tangdong1. International Pacific Research Center, SOEST, University of Hawaii, Honolulu, US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2(02)
[7]黑潮水入侵南海的水文分析──Ⅱ.1994年8—9月期间的观测结果[J]. 许建平,苏纪兰. 热带海洋. 1997(02)
[8]南海环流的一个约化模式[J]. 刘先炳,苏纪兰. 海洋与湖沼. 1992(02)
博士论文
[1]吕宋海峡黑潮流径变异的动力机制研究[D]. 王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2]南海中尺度涡的运动规律探讨[D]. 王桂华.中国海洋大学 2004
[3]吕宋海峡黑潮形变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D]. 贾英来.青岛海洋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吕宋海峡黑潮变异受中尺度涡旋影响的动力机制[D]. 李锐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本文编号:3497911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黑潮在吕宋海峡的流态示意图(Yuetal.[1]
P)时,西边界流才恢复到反气旋入侵流态,这就是所谓的迟滞现象(hysteresis)。具体过程参见图1.2和图1.3,图1.2是西边界流流量的迟滞回归曲线,图1.3是对应的流场图,图1.3中的A图显示当Re=50时对应的是反气旋入侵流态,当流量增加到Re=55时西边界流变为周期甩涡流态(图B),在西部海盆有明显的涡旋,继续增加流量,当增大到Re=66时, 西边界流由周期甩涡态变为跨越流态(图C),如果将跨越流态作为初始流态,逐渐减少流量,西边界流仍保持为跨越流态,当西边界流流量减少到Re=50
第二章 数值模式介绍2.1 模式介绍2.1.1 模式的计算区域吕宋海峡附近地形复杂,为了便于研究吕宋海峡处黑潮流态变异的制,特将吕宋海峡处地形简化成一个带缺口的矩形,模式区域是 450×18格点组成的矩形区域,包括东西两个海盆,西海盆纬向长 2000km,1800km,东海盆纬向长 2500km,经向宽 1800km,网格间距为 10km,中带缺口的海脊((200,94)和(200,117))隔开, 边界采用无滑移边界条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局地风急流对缺口处西边界流流径的影响[J]. 钟慎雷,王铮,袁东亮. 海洋科学. 2013(12)
[2]中尺度涡旋影响吕宋海峡黑潮变异的动力机制[J]. 袁东亮,李锐祥. 热带海洋学报. 2008(04)
[3]南海环流动力机制研究综述[J]. 苏纪兰.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06)
[4]2002年春季吕宋海峡海流:观测与改进逆模式计算[J]. 袁耀初,楼如云,刘勇刚,苏纪兰,王康墡.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03)
[5]中国近海域际水、热、盐输运:全球变网格模式结果[J]. 方国洪,魏泽勋,王凯,崔秉昊,方越,李薇.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12)
[6]Evidence for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Pacific Ocean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J]. Qu Tangdong1. International Pacific Research Center, SOEST, University of Hawaii, Honolulu, US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2(02)
[7]黑潮水入侵南海的水文分析──Ⅱ.1994年8—9月期间的观测结果[J]. 许建平,苏纪兰. 热带海洋. 1997(02)
[8]南海环流的一个约化模式[J]. 刘先炳,苏纪兰. 海洋与湖沼. 1992(02)
博士论文
[1]吕宋海峡黑潮流径变异的动力机制研究[D]. 王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2]南海中尺度涡的运动规律探讨[D]. 王桂华.中国海洋大学 2004
[3]吕宋海峡黑潮形变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D]. 贾英来.青岛海洋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吕宋海峡黑潮变异受中尺度涡旋影响的动力机制[D]. 李锐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本文编号:3497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497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