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预测统计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00:16
台风是一种极具威胁的自然灾害,及时准确的预测台风强度对防台减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探究西北太平洋(0-60°N,100-180°E)台风的强度变化机理,并通过建立强度预测统计模型对未来12、24、36、48、60和72小时的强度变化进行预测.在权衡了西北太平洋各预报机构数据的特点,最终选取2000—2015年中国中央气象台上海台风所发布的最佳路径数据(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ion,STI),与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发布的最佳路径数据(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WTC),并结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每6小时一次的全球再分析资料与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发布的全球海洋表面每周平均温度数据计算模型中的相关影响因子.除气候因子、持续因子等外,特别关注下垫面变化对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一种海陆比(ratio of sea to land,SL ratio)的方法刻画下垫面的变化,并作为新变量引入预测模型.以500km的SL raio为标准,将台风划分为登陆样本、近海样本与海盆样本,针对不同的样本分别进行分析与建模.将2000-2011年的台风历...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2000-2015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佳路径(STI每6小时最佳路径数据集)??
预测模型的稳定性.逐步筛选法(Stepwise)是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方式筛选因子,不??仅可以对己入选的不显著变量进行检验剔除,还可以将己剔除的显著变量重新引??入.图2.2是逐步回归算法流程图,其计算步骤如下:??1.
风圈半径的总结分析,台风有效风圈半径均值为488km[50].本研宄为便于计算用某??时刻台风的所处位置中心500km范围内的海陆比来刻画下垫面的变化.??图2.3是某个台风的路径与强度变化图,特别标注A、B、C三点,通过观察以??每个点为圆心的圆,发现B是台风生成不久,完全处于海面,下垫面是海水;A是??台风移动过程中,部分下垫面发生改变;C是台风刚刚登陆,大部分下垫面发变为??陆地.从B到A,台风强度由弱变强;由A到C,强度逐渐衰减,这一过程伴随着??下垫面的改变,台风受到影响强度发生变化.随着下垫面中陆地比例的逐渐增加,台??风强度在逐渐衰减.为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不同状况下台风强度变化的机制,根据台??风500km范围内海水所占面积比例(海陆比对所有台风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划??分,被分为三类,如图2.3中所示状态B是完全处于海面并没有陆地影响的海盆??样本(Ocean?basin);状态A少部分下垫面发生改变的近海样本(Near?Coast);状??态C大部分下垫面变为陆地的登陆样本(Landed).??为确定登陆样本的划分标准,根据图2.1中历史台风轨迹图可以发现中国沿海??城市是台风主要登陆区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气象大数据的台风强度预测统计模型研究[J]. 汤婷婷,李晴岚,李广鑫,彭玉龙. 集成技术. 2016(02)
[2]台风登陆前后异常变化的研究进展[J]. 端义宏,陈联寿,梁建茵,王元,吴立广,崔晓鹏,马雷鸣,李青青. 气象学报. 2014(05)
[3]我国台风业务现状及其关键技术[J]. 钱传海,端义宏,麻素红,许映龙. 气象科技进展. 2012(05)
[4]面向灾害风险评估的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随机模拟综述[J]. 方伟华,石先武. 地球科学进展. 2012(08)
[5]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迅速增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梅双丽,江静. 热带气象学报. 2012(01)
[6]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理论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统计预报方法[J]. 宋金杰,王元,陈佩燕,陈联寿. 气象学报. 2011(05)
[7]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统计动力预报的改进模型[J]. 杨玉震,王耀领,胡邦辉,余运河,胡佳宁. 海洋预报. 2010(03)
[8]强台风“黑格比”登陆过程中近地风场特性[J]. 李秋胜,戴益民,李正农,胡尚瑜. 建筑结构学报. 2010(04)
[9]中美两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集的差异分析[J]. 梁进,任福民,杨修群.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0(01)
[10]几种台风资料的对比及台风年鉴数据的订正[J]. 邹燕,赵平. 热带气象学报. 2009(03)
博士论文
[1]环境场和边界层对近海热带气旋结构和强度变化影响的研究[D]. 曾智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
[2]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D]. 马丽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环境场对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的影响[D]. 曹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06177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2000-2015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佳路径(STI每6小时最佳路径数据集)??
预测模型的稳定性.逐步筛选法(Stepwise)是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方式筛选因子,不??仅可以对己入选的不显著变量进行检验剔除,还可以将己剔除的显著变量重新引??入.图2.2是逐步回归算法流程图,其计算步骤如下:??1.
风圈半径的总结分析,台风有效风圈半径均值为488km[50].本研宄为便于计算用某??时刻台风的所处位置中心500km范围内的海陆比来刻画下垫面的变化.??图2.3是某个台风的路径与强度变化图,特别标注A、B、C三点,通过观察以??每个点为圆心的圆,发现B是台风生成不久,完全处于海面,下垫面是海水;A是??台风移动过程中,部分下垫面发生改变;C是台风刚刚登陆,大部分下垫面发变为??陆地.从B到A,台风强度由弱变强;由A到C,强度逐渐衰减,这一过程伴随着??下垫面的改变,台风受到影响强度发生变化.随着下垫面中陆地比例的逐渐增加,台??风强度在逐渐衰减.为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不同状况下台风强度变化的机制,根据台??风500km范围内海水所占面积比例(海陆比对所有台风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划??分,被分为三类,如图2.3中所示状态B是完全处于海面并没有陆地影响的海盆??样本(Ocean?basin);状态A少部分下垫面发生改变的近海样本(Near?Coast);状??态C大部分下垫面变为陆地的登陆样本(Landed).??为确定登陆样本的划分标准,根据图2.1中历史台风轨迹图可以发现中国沿海??城市是台风主要登陆区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气象大数据的台风强度预测统计模型研究[J]. 汤婷婷,李晴岚,李广鑫,彭玉龙. 集成技术. 2016(02)
[2]台风登陆前后异常变化的研究进展[J]. 端义宏,陈联寿,梁建茵,王元,吴立广,崔晓鹏,马雷鸣,李青青. 气象学报. 2014(05)
[3]我国台风业务现状及其关键技术[J]. 钱传海,端义宏,麻素红,许映龙. 气象科技进展. 2012(05)
[4]面向灾害风险评估的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随机模拟综述[J]. 方伟华,石先武. 地球科学进展. 2012(08)
[5]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迅速增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梅双丽,江静. 热带气象学报. 2012(01)
[6]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理论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统计预报方法[J]. 宋金杰,王元,陈佩燕,陈联寿. 气象学报. 2011(05)
[7]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统计动力预报的改进模型[J]. 杨玉震,王耀领,胡邦辉,余运河,胡佳宁. 海洋预报. 2010(03)
[8]强台风“黑格比”登陆过程中近地风场特性[J]. 李秋胜,戴益民,李正农,胡尚瑜. 建筑结构学报. 2010(04)
[9]中美两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集的差异分析[J]. 梁进,任福民,杨修群.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0(01)
[10]几种台风资料的对比及台风年鉴数据的订正[J]. 邹燕,赵平. 热带气象学报. 2009(03)
博士论文
[1]环境场和边界层对近海热带气旋结构和强度变化影响的研究[D]. 曾智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
[2]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D]. 马丽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环境场对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的影响[D]. 曹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06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506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