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海岸带陆海统筹功能区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 06:51
目的针对功能区划的普遍性和海岸带地区的独特性,以环渤海海岸带3省1市的38个县域为研究案例,按照陆海统筹的思路,对环渤海海岸带进行功能区划探索,得到功能分区并提出发展策略。方法以人口、GDP和土地利用为基础数据源,以适宜性分析和SOMF神经网络分析作为陆域国土分区主要方法,并根据陆域适宜性评价结果,通过专家综合评价对海域的功能区进行相应的调整,达到陆海统筹国土空间功能的衔接。结果环渤海海岸带陆海统筹功能分区划分为4个一级区、8个二级区、85个区块。其中优化开发区包括22个区块;重点开发区分为港口型、港城型和城镇型,共计31个区块;限制性开发区分为农耕型、生态型和渔盐型,共计21个区块;优先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和海洋保护区,共计11个区块。结论进行海岸带地区功能区划,需要统筹陆、海两大要素。做好陆域、海域国土功能分区的衔接是关键,适宜性分析、SOFM神经网络分析是有效方法。
【文章来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6(01)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范围及3省1市主体功能区划图
环渤海海岸带土地适宜性分级图
SOMF网络分析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运算和聚类后处理3部分。数据预处理包括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类型合并和分级,最终将土地利用程度分为7个级别,对应关系:未利用土地=1,水域=2,草地=3,林地=4,耕地=5,农村建设用地=6,城镇建设用地=7;根据极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计算3项指标的变化率。数据运算主要利用MATLAB的SOMF模型进行,并利用ArcGIS实现空间化变换。输入样点数为62 560,经反复测试,训练次数为5 000次,确定类别数量为4类,网络结构为2*2。聚类后处理包括在ArcGIS中合并小斑块,最小斑块取值为5 km2;因SOFM聚类是一种类型划分方法,它综合判定各个数据点之间相似性,类别的界线不一定就是分区的界线[9],所以在得到聚类结果后,需要根据专家经验对结果进行判定调整。专家评价法主要依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已有经验,统筹考虑陆海功能区调整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J]. 樊杰. 地理学报. 2015(02)
[2]基于GIS与SOFM网络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J]. 黄姣,高阳,赵志强,李双成. 地理研究. 2011(09)
[3]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 高江波,黄姣,李双成,蔡运龙. 地理科学进展. 2010(11)
[4]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分析与调控对策[J]. 冷悦山,孙书贤,王宗灵,张朝晖,周明. 海岸工程. 2008(02)
[5]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 樊杰. 地理学报. 2007(04)
本文编号:3519620
【文章来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6(01)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范围及3省1市主体功能区划图
环渤海海岸带土地适宜性分级图
SOMF网络分析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运算和聚类后处理3部分。数据预处理包括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类型合并和分级,最终将土地利用程度分为7个级别,对应关系:未利用土地=1,水域=2,草地=3,林地=4,耕地=5,农村建设用地=6,城镇建设用地=7;根据极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计算3项指标的变化率。数据运算主要利用MATLAB的SOMF模型进行,并利用ArcGIS实现空间化变换。输入样点数为62 560,经反复测试,训练次数为5 000次,确定类别数量为4类,网络结构为2*2。聚类后处理包括在ArcGIS中合并小斑块,最小斑块取值为5 km2;因SOFM聚类是一种类型划分方法,它综合判定各个数据点之间相似性,类别的界线不一定就是分区的界线[9],所以在得到聚类结果后,需要根据专家经验对结果进行判定调整。专家评价法主要依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已有经验,统筹考虑陆海功能区调整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J]. 樊杰. 地理学报. 2015(02)
[2]基于GIS与SOFM网络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J]. 黄姣,高阳,赵志强,李双成. 地理研究. 2011(09)
[3]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 高江波,黄姣,李双成,蔡运龙. 地理科学进展. 2010(11)
[4]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分析与调控对策[J]. 冷悦山,孙书贤,王宗灵,张朝晖,周明. 海岸工程. 2008(02)
[5]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 樊杰. 地理学报. 2007(04)
本文编号:3519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51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