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适宜生长条件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14:33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因作为初级生产者而具有特殊的生态位,藻华是在短期内浮游植物聚集性增殖爆发的现象,又分为水华和赤潮,分别在淡水和海水中出现。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尤其在江浙沿海海域,常年大面积爆发的主要赤潮种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光合作用是浮游植物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理特性,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体内能量的转化,植物的光系统Ⅱ(PSⅡ)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从而引起荧光参数的变化。两种重要的赤潮生物探究,对进一步研究海洋赤潮爆发机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为了解温度、光照、磷酸盐、初始生物量四个因子共同作用对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适宜生长条件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温度、光照、磷酸盐、初始生物量四个因素分别设置四个水平,温度为17、20、23、26℃;光照为40、80、120、160μmolphotons/(m2 s);磷酸盐为 0.1、1.0、5.0、10.0μmol/L;初始生物量为1×104、3×104、5×1...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11231600.13×1046.0012231201.01×1044.0413264010.03×10415.021426805.01×1046.9815261601.07×1047.0016261200.15×1045.86K141.8739.2926.0823.85K235.8139.7224.2937.89K339.5724.2143.2543.44K434.8538.8958.4946.93R7.025.5134.1923.072.2.6数据分析与处理各实验组由于培养条件不同东海原甲藻生长差异显著。东海原甲藻在显微镜下计数,叶绿素a与细胞丰度之间线性拟合(图2-1),因为在实验过程初期未作出二者高度拟合关系,故采用细胞计数器计数,线性关系式为=0.05+0.57,2=0.88,n=96。通过极差分析(表2-2)选择叶绿素a峰值与细胞丰度峰值两列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表2-3、2-4),所有数据为3个平行样的均值。故本文选取叶绿素a浓度峰值作为东海原甲藻的主要分析指标,细胞丰度峰值作为参考指标。图2-1东海原甲藻叶绿素a浓度与细胞丰度关系Fig.2-1RelationshipbetweentheconcentrationofChlorophyllaandcellabundanceofProrocentrumdonghaiensis表2-3东海原甲藻叶绿素a峰值方差分析Tab.2-3ThepeakofchlorophyllavarianceanalysistableofProrocentrumdonghaiensis因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显著性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图2-3东海原甲藻叶绿素a浓度及藻细胞丰度度对磷酸盐添加的响应Fig.2-3ResponseofchlorophyllaconcentrationandalgalcellabundancetophosphateadditionofProrocentrumdonghaiensis2.3.3藻类生长中叶绿素荧光特性探究荧光参数/代表最大量子产量,在环境胁迫下不稳定,会出现下降[91],因此藻类在不同培养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可以通过/反映,进而反应光合活性[92],对东海原甲藻在培养周期内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反映藻类生长情况。由图2-4可知,4个荧光参数在第0天时处于较低水平,此时光合活性较弱,是由于东海原甲藻在第0天刚接种进行实验培养,需要“静滞期”[93]过渡。可以看出5.0μmol/L和10.0μmol/L磷酸盐组,因磷酸盐浓度较高,4个荧光参数明显高于0.1μmol/L与1.0μmol/L。在较低磷酸盐组(0.1μmol/L、1.0μmol/L)除(A4B3C2D4(NO.15))第0天时/在培养周期内最大,其后随着藻细胞的持续衰落,/于第8天下降至0,其余各组/波动幅度较小;在5.0μmol/L和10.0μmol/L时,/维持较高水平且波动幅度较大。A1B3C3D3(NO.3)在17℃最低温度与160μmolphotons/(m2s)最强光照条件下,同时拥有充足的磷酸盐5.0μmol/L和较高的初始生物量5×104cells/ml,/始终维持最平稳状态且相对于值0.5波动最校磷酸盐浓度在5.0μmol/L、10.0μmol/L比其它两组条件下α波动较大,在1.0μmol/L磷酸盐浓度组,除(A4B3C2D4(NO.15)持续下降)α波动最小,藻类的光能利用率最校光电子转化速率与样品耐强光的能力的变化具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因子对中肋骨条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宋娅婷,林军,沈敏,关莹莹,刘洪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0(03)
[2]温度、盐度和硅酸钠浓度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J]. 王志宝,赵奎峰,梁黎明,杜荣斌,王仁龙,刘立明.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18(03)
[3]福建海域东海原甲藻赤潮初探[J]. 邹双燕. 江西水产科技. 2018(01)
[4]不同氮磷比对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的影响[J]. 斯丹,张拿慧,刘桂群,薛俊增,吴惠仙. 海洋湖沼通报. 2016(05)
[5]不同营养盐水平对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J]. 沈盎绿,李道季. 海洋渔业. 2016(04)
[6]光照、温度和氮磷限制对6种典型鱼毒性藻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J]. 曹洁茹,桓清柳,吴霓,江天久. 海洋环境科学. 2015(03)
[7]营养盐输入方式对3种微藻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J]. 梁英,孙明辉,刘春强,田传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2)
[8]不同温度、盐度和起始密度下清洁疏浚物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J]. 董鹏,徐韧,刘材材,刘汉奇. 西南农业学报. 2014(02)
[9]湖泊富营养化及其生态系统响应[J]. 秦伯强,高光,朱广伟,张运林,宋玉芝,汤祥明,许海,邓建明. 科学通报. 2013(10)
[10]光照对中肋骨条藻和利玛原甲藻生长的影响[J]. 苗洪利,孙丽娜,田庆震,王晶. 光电子.激光. 2011(05)
博士论文
[1]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种间竞争对海水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D]. 沈盎绿.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藻类生长的影响[D]. 孙霞.中国海洋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甲藻细胞磷库变化特征及赤潮生消周期内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研究[D]. 周钦.温州大学 2017
[2]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营养盐的历史演变及其在赤潮中的作用研究[D]. 张璇.中国海洋大学 2012
[3]赤潮爆发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特征的影响[D]. 赵倩.中国海洋大学 2011
[4]重庆长江嘉陵江浮游藻类分布特征及水质状况研究[D]. 曾婷.重庆大学 2008
[5]氮磷限制对8株微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D]. 金月梅.中国海洋大学 2008
[6]东海原甲藻的磷营养生理生态研究[D]. 李英.暨南大学 2006
[7]东海原甲藻的氮营养生理[D]. 欧美珊.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8635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11231600.13×1046.0012231201.01×1044.0413264010.03×10415.021426805.01×1046.9815261601.07×1047.0016261200.15×1045.86K141.8739.2926.0823.85K235.8139.7224.2937.89K339.5724.2143.2543.44K434.8538.8958.4946.93R7.025.5134.1923.072.2.6数据分析与处理各实验组由于培养条件不同东海原甲藻生长差异显著。东海原甲藻在显微镜下计数,叶绿素a与细胞丰度之间线性拟合(图2-1),因为在实验过程初期未作出二者高度拟合关系,故采用细胞计数器计数,线性关系式为=0.05+0.57,2=0.88,n=96。通过极差分析(表2-2)选择叶绿素a峰值与细胞丰度峰值两列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表2-3、2-4),所有数据为3个平行样的均值。故本文选取叶绿素a浓度峰值作为东海原甲藻的主要分析指标,细胞丰度峰值作为参考指标。图2-1东海原甲藻叶绿素a浓度与细胞丰度关系Fig.2-1RelationshipbetweentheconcentrationofChlorophyllaandcellabundanceofProrocentrumdonghaiensis表2-3东海原甲藻叶绿素a峰值方差分析Tab.2-3ThepeakofchlorophyllavarianceanalysistableofProrocentrumdonghaiensis因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显著性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图2-3东海原甲藻叶绿素a浓度及藻细胞丰度度对磷酸盐添加的响应Fig.2-3ResponseofchlorophyllaconcentrationandalgalcellabundancetophosphateadditionofProrocentrumdonghaiensis2.3.3藻类生长中叶绿素荧光特性探究荧光参数/代表最大量子产量,在环境胁迫下不稳定,会出现下降[91],因此藻类在不同培养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可以通过/反映,进而反应光合活性[92],对东海原甲藻在培养周期内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反映藻类生长情况。由图2-4可知,4个荧光参数在第0天时处于较低水平,此时光合活性较弱,是由于东海原甲藻在第0天刚接种进行实验培养,需要“静滞期”[93]过渡。可以看出5.0μmol/L和10.0μmol/L磷酸盐组,因磷酸盐浓度较高,4个荧光参数明显高于0.1μmol/L与1.0μmol/L。在较低磷酸盐组(0.1μmol/L、1.0μmol/L)除(A4B3C2D4(NO.15))第0天时/在培养周期内最大,其后随着藻细胞的持续衰落,/于第8天下降至0,其余各组/波动幅度较小;在5.0μmol/L和10.0μmol/L时,/维持较高水平且波动幅度较大。A1B3C3D3(NO.3)在17℃最低温度与160μmolphotons/(m2s)最强光照条件下,同时拥有充足的磷酸盐5.0μmol/L和较高的初始生物量5×104cells/ml,/始终维持最平稳状态且相对于值0.5波动最校磷酸盐浓度在5.0μmol/L、10.0μmol/L比其它两组条件下α波动较大,在1.0μmol/L磷酸盐浓度组,除(A4B3C2D4(NO.15)持续下降)α波动最小,藻类的光能利用率最校光电子转化速率与样品耐强光的能力的变化具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因子对中肋骨条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宋娅婷,林军,沈敏,关莹莹,刘洪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0(03)
[2]温度、盐度和硅酸钠浓度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J]. 王志宝,赵奎峰,梁黎明,杜荣斌,王仁龙,刘立明.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18(03)
[3]福建海域东海原甲藻赤潮初探[J]. 邹双燕. 江西水产科技. 2018(01)
[4]不同氮磷比对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的影响[J]. 斯丹,张拿慧,刘桂群,薛俊增,吴惠仙. 海洋湖沼通报. 2016(05)
[5]不同营养盐水平对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J]. 沈盎绿,李道季. 海洋渔业. 2016(04)
[6]光照、温度和氮磷限制对6种典型鱼毒性藻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J]. 曹洁茹,桓清柳,吴霓,江天久. 海洋环境科学. 2015(03)
[7]营养盐输入方式对3种微藻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J]. 梁英,孙明辉,刘春强,田传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2)
[8]不同温度、盐度和起始密度下清洁疏浚物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J]. 董鹏,徐韧,刘材材,刘汉奇. 西南农业学报. 2014(02)
[9]湖泊富营养化及其生态系统响应[J]. 秦伯强,高光,朱广伟,张运林,宋玉芝,汤祥明,许海,邓建明. 科学通报. 2013(10)
[10]光照对中肋骨条藻和利玛原甲藻生长的影响[J]. 苗洪利,孙丽娜,田庆震,王晶. 光电子.激光. 2011(05)
博士论文
[1]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种间竞争对海水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D]. 沈盎绿.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藻类生长的影响[D]. 孙霞.中国海洋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甲藻细胞磷库变化特征及赤潮生消周期内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研究[D]. 周钦.温州大学 2017
[2]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营养盐的历史演变及其在赤潮中的作用研究[D]. 张璇.中国海洋大学 2012
[3]赤潮爆发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特征的影响[D]. 赵倩.中国海洋大学 2011
[4]重庆长江嘉陵江浮游藻类分布特征及水质状况研究[D]. 曾婷.重庆大学 2008
[5]氮磷限制对8株微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D]. 金月梅.中国海洋大学 2008
[6]东海原甲藻的磷营养生理生态研究[D]. 李英.暨南大学 2006
[7]东海原甲藻的氮营养生理[D]. 欧美珊.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8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52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