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部岗巴地区Paleocene/Eocene界线时期古海洋事件
发布时间:2021-12-12 07:11
随着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的开展,在古海洋学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古近纪古新世与始新世(P/E)界线间的地质事件的发现便是其重要成果之一。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发育有良好的海相界线地层。本文对剖面各个层位生物群,界线附近的碳、氧、锶稳定同位素以及磁化率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显示,全球界线事件在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具有明显的影响。古新统宗浦组顶部底栖有孔虫动物群阶段性绝灭,总灭绝率为69%,与世界其他深海地区相对应。始新统遮普惹组底部有孔虫逐渐复苏,除两种为古新世的残存类型外,始新世生物组合全为新的属种,并呈现三个复苏阶段。根据分析,PETM事件的发生造成海水温度的升高,使生活环境发生改变。该事件发生很突然,持续时间很短,在突发事件中有孔虫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从而造成大量绝灭。事件发生后,海水温度逐步恢复正常,新的有孔虫的属种开始出现并大量繁殖,有孔虫又进入繁盛时代。碳稳定同位素表现为三期负向偏移,并在界线处出现约4‰的负向偏移。这一异常与全球碳稳定同位素事件表现一致。PETM事件的δ13C明显负偏移可从海洋环境的变化得到解释。由于成岩作用的影响,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与全...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集群灭绝的三种类型(Kauffman,1986)
藏南部岗巴地区 Paleocene/Eocene 界线时期古海洋事件三幅 1:100 万区域地质填图系统总结了本区的区域代以来。进入 80 年代以后,随着一批国家重大研究,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地质的研究掀起了一个新的高质矿产部组织完成的“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主要矿了长期的地质科学考察和研究,对整个青藏高原地质,并在完成《西藏特提斯沉积地质》基础上系统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西藏岗巴地区开展研究(图 2-1)。
图 5-4 宗浦剖面碳氧稳定同位素曲线对比图 (图例见图 5-1)左框曲线为界线处 9m 地层扩大的测试结果;右框曲线为全球对比标准5.4 锶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将样品碎至 200 目,取 70mg 左右,于 Teflon 熔样杯中,缓缓加入 3ml0.8N经纯化的 HCl,静置 2 小时,离心后清液通过 AG50W×8(H+)阳离子交换柱,以 HCl 作淋洗剂,分离出纯净的 Sr,Sr 同位素测量在 VG354 固体同位素质谱计上进行。Sr 同位素分馏用86Sr/88Sr=0.1194。全流程空白本底约 2.5×10-10g 校正。样品经过处理得出锶同位素结果如表 5-3 所示。表 5-3 宗浦剖面锶同位素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磁学、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的研究新进展——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学科总结和评述[J]. 张世红,李海燕. 现代地质. 2004(04)
[2]环境磁学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J]. 姜月华,殷鸿福,王润华. 地球学报. 2004(03)
[3]白垩纪至早第三纪的极端气候事件[J]. 刘志飞,胡修棉. 地球科学进展. 2003(05)
[4]藏南岗巴—定日地区始新世微体化石与特提斯的消亡[J]. 李国彪,万晓樵. 地层学杂志. 2003(02)
[5]海洋锶同位素研究进展[J]. 蓝先洪. 海洋地质动态. 2001(10)
[6]锶同位素地层学研究进展[J]. 黄思静,石和,刘洁,沈立成. 地球科学进展. 2001(02)
[7]环境磁学及其在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 陈满荣,王少平,俞立中.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1(01)
[8]古新世/始新世过渡期碳旋回和气候转暖的年代[J]. 高莉玲. 海洋地质动态. 2000(04)
[9]环境磁学在城市污染研究中的应用[J]. 俞立中. 上海环境科学. 1999(04)
[10]环境磁学在城市污染研究中的应用[J]. 俞立中. 上海环境科学. 1999 (04)
本文编号:3536234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集群灭绝的三种类型(Kauffman,1986)
藏南部岗巴地区 Paleocene/Eocene 界线时期古海洋事件三幅 1:100 万区域地质填图系统总结了本区的区域代以来。进入 80 年代以后,随着一批国家重大研究,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地质的研究掀起了一个新的高质矿产部组织完成的“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主要矿了长期的地质科学考察和研究,对整个青藏高原地质,并在完成《西藏特提斯沉积地质》基础上系统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西藏岗巴地区开展研究(图 2-1)。
图 5-4 宗浦剖面碳氧稳定同位素曲线对比图 (图例见图 5-1)左框曲线为界线处 9m 地层扩大的测试结果;右框曲线为全球对比标准5.4 锶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将样品碎至 200 目,取 70mg 左右,于 Teflon 熔样杯中,缓缓加入 3ml0.8N经纯化的 HCl,静置 2 小时,离心后清液通过 AG50W×8(H+)阳离子交换柱,以 HCl 作淋洗剂,分离出纯净的 Sr,Sr 同位素测量在 VG354 固体同位素质谱计上进行。Sr 同位素分馏用86Sr/88Sr=0.1194。全流程空白本底约 2.5×10-10g 校正。样品经过处理得出锶同位素结果如表 5-3 所示。表 5-3 宗浦剖面锶同位素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磁学、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的研究新进展——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学科总结和评述[J]. 张世红,李海燕. 现代地质. 2004(04)
[2]环境磁学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J]. 姜月华,殷鸿福,王润华. 地球学报. 2004(03)
[3]白垩纪至早第三纪的极端气候事件[J]. 刘志飞,胡修棉. 地球科学进展. 2003(05)
[4]藏南岗巴—定日地区始新世微体化石与特提斯的消亡[J]. 李国彪,万晓樵. 地层学杂志. 2003(02)
[5]海洋锶同位素研究进展[J]. 蓝先洪. 海洋地质动态. 2001(10)
[6]锶同位素地层学研究进展[J]. 黄思静,石和,刘洁,沈立成. 地球科学进展. 2001(02)
[7]环境磁学及其在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 陈满荣,王少平,俞立中.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1(01)
[8]古新世/始新世过渡期碳旋回和气候转暖的年代[J]. 高莉玲. 海洋地质动态. 2000(04)
[9]环境磁学在城市污染研究中的应用[J]. 俞立中. 上海环境科学. 1999(04)
[10]环境磁学在城市污染研究中的应用[J]. 俞立中. 上海环境科学. 1999 (04)
本文编号:3536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536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