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河流、河口溶存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分布、释放及产生和转化
发布时间:2021-12-18 03:58
CH4和N2O是大气中重要性仅次于CO2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有重要作用。受人类活动影响,河流、河口体系中碳和氮负荷较高,是大气中CH4和N2O的重要源,因此开展典型河流和河口水体中CH4和N2O的分布及产生和转化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不同河流、河口CH4和N2O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于深入认识世界大型河流、河口对未来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黄河、长江及其河口为研究区域,对其溶存CH4和N2O浓度的分布和释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同时在黄河垦利站采集了沉积物和水样进行了培养,初步认识了CH4和N2O的产生和转化的关键过程及其速率。并且在不同的区域采集了沉积物样品进行实验室受控培养,为认识不同类型沉积物对CH4产生速率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1 文章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大气 CH_4和 N_2O 的源和汇
1.3 河流、河口溶存 CH_4和 N_2O 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3.1 河流、河口溶存 CH_4的产生和氧化
1.3.2 河流、河口溶存 N_2O 的产生和消耗
1.4 河流和河口溶存 CH_4和 N_2O 研究进展
1.4.1 河流和河口溶存 CH_4研究进展
1.4.2 河流和河口溶存 N_2O 的研究进展
2 黄河下游溶存 CH_4和 N_2O 的分布、释放及产生和转化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样站位
2.2.2 样品采集
2.2.3 水样中溶存 CH_4和 N_2O 的分析方法
2.2.4 CH_4和 N_2O 潜在产生和消耗速率测定方法
2.2.5 CH_4和 N_2O 饱和度和水-气交换通量的计算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黄河下游溶存 CH_4和 N_2O 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2.3.1.1 黄河下游溶存 CH_4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2.3.1.2 黄河下游溶存 N_2O 浓度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2.1.1.3 与世界河流溶解 CH_4和 N_2O 的分布和释放量比较
2.3.2 汛期黄河 CH_4和 N_2O 浓度变化
2.3.3 黄河下游溶存 CH_4和 N_2O 的产生和转化
2.3.3.1 黄河下游溶存 CH_4的产生和氧化及季节变化
2.3.3.2 黄河下游溶存 N_2O 的产生和转化及季节变化
2.4 小结
3 长江下游及河口 CH_4和 N_2O 的分布与释放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长江溶存 CH_4和 N_2O 的季节变化
3.3.1.1 长江溶存 CH_4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3.3.1.2 长江溶存 N_2O 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3.3.2 长江口溶存 CH_4和 N_2O 分布与释放
3.3.2.1 长江口溶存 CH_4分布与释放
3.3.2.2 长江口溶存 CH_4表底分布
3.3.2.3 影响长江口海域表、底层水体中溶解 CH_4分布的因素
3.3.2.4 长江口溶存 N_2O 分布与释放
3.3.2.5 长江口溶存 N_2O 的表底分布
3.3.2.6 影响长江口溶解 N_2O 分布的因素
3.4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调水调沙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溶存甲烷的影响[J]. 顾培培,张桂玲,李佩佩,韩玉,赵玉川. 中国环境科学. 2011(11)
[2]长江中溶存甲烷的分布与释放[J]. 赵静,张桂玲,吴莹,杨晶. 环境科学. 2011(01)
[3]长江溶存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J]. 赵静,张桂玲,吴莹,张经. 环境科学学报. 2009(09)
[4]长江口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张莹莹,张经,吴莹,朱卓毅. 环境科学. 2007(08)
[5]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J]. 石晓勇,陆茸,张传松,王修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6]珠江口入海河段DIN形态转化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J]. 徐继荣,王友绍,殷建平,王清吉,张凤琴,何磊,孙翠慈. 环境科学学报. 2005(05)
[7]长江氮的输送通量[J]. 沈志良. 水科学进展. 2004(06)
[8]对黄河泥沙有机质的溶解特性和降解特性的研究——再论黄河水的COD值不能真实反映其污染状况[J]. 陈静生,张宇,于涛,何大伟. 环境科学学报. 2004(01)
[9]长江口外氧的亏损[J]. 李道季,张经,吴莹,梁俊,黄大吉.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08)
[10]农田和森林土壤中氧化亚氮的产生与还原(英文)[J]. 于克伟,陈冠雄,StenStruwe,AnneliseKjФller. 应用生态学报. 2000(03)
博士论文
[1]中国近海部分海域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 张桂玲.中国海洋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长江流域及长江口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通量[D]. 赵玉川.中国海洋大学 2011
[2]黄河入海过程中常量离子和有机碳输送规律的研究[D]. 黄翠玲.中国海洋大学 2007
[3]南海、黄海及长江口海域溶解氧化亚氮和甲烷的分布及海—气交换通量研究[D]. 许洁.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41586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1 文章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大气 CH_4和 N_2O 的源和汇
1.3 河流、河口溶存 CH_4和 N_2O 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3.1 河流、河口溶存 CH_4的产生和氧化
1.3.2 河流、河口溶存 N_2O 的产生和消耗
1.4 河流和河口溶存 CH_4和 N_2O 研究进展
1.4.1 河流和河口溶存 CH_4研究进展
1.4.2 河流和河口溶存 N_2O 的研究进展
2 黄河下游溶存 CH_4和 N_2O 的分布、释放及产生和转化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样站位
2.2.2 样品采集
2.2.3 水样中溶存 CH_4和 N_2O 的分析方法
2.2.4 CH_4和 N_2O 潜在产生和消耗速率测定方法
2.2.5 CH_4和 N_2O 饱和度和水-气交换通量的计算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黄河下游溶存 CH_4和 N_2O 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2.3.1.1 黄河下游溶存 CH_4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2.3.1.2 黄河下游溶存 N_2O 浓度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2.1.1.3 与世界河流溶解 CH_4和 N_2O 的分布和释放量比较
2.3.2 汛期黄河 CH_4和 N_2O 浓度变化
2.3.3 黄河下游溶存 CH_4和 N_2O 的产生和转化
2.3.3.1 黄河下游溶存 CH_4的产生和氧化及季节变化
2.3.3.2 黄河下游溶存 N_2O 的产生和转化及季节变化
2.4 小结
3 长江下游及河口 CH_4和 N_2O 的分布与释放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长江溶存 CH_4和 N_2O 的季节变化
3.3.1.1 长江溶存 CH_4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3.3.1.2 长江溶存 N_2O 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3.3.2 长江口溶存 CH_4和 N_2O 分布与释放
3.3.2.1 长江口溶存 CH_4分布与释放
3.3.2.2 长江口溶存 CH_4表底分布
3.3.2.3 影响长江口海域表、底层水体中溶解 CH_4分布的因素
3.3.2.4 长江口溶存 N_2O 分布与释放
3.3.2.5 长江口溶存 N_2O 的表底分布
3.3.2.6 影响长江口溶解 N_2O 分布的因素
3.4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调水调沙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溶存甲烷的影响[J]. 顾培培,张桂玲,李佩佩,韩玉,赵玉川. 中国环境科学. 2011(11)
[2]长江中溶存甲烷的分布与释放[J]. 赵静,张桂玲,吴莹,杨晶. 环境科学. 2011(01)
[3]长江溶存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J]. 赵静,张桂玲,吴莹,张经. 环境科学学报. 2009(09)
[4]长江口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张莹莹,张经,吴莹,朱卓毅. 环境科学. 2007(08)
[5]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J]. 石晓勇,陆茸,张传松,王修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6]珠江口入海河段DIN形态转化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J]. 徐继荣,王友绍,殷建平,王清吉,张凤琴,何磊,孙翠慈. 环境科学学报. 2005(05)
[7]长江氮的输送通量[J]. 沈志良. 水科学进展. 2004(06)
[8]对黄河泥沙有机质的溶解特性和降解特性的研究——再论黄河水的COD值不能真实反映其污染状况[J]. 陈静生,张宇,于涛,何大伟. 环境科学学报. 2004(01)
[9]长江口外氧的亏损[J]. 李道季,张经,吴莹,梁俊,黄大吉.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08)
[10]农田和森林土壤中氧化亚氮的产生与还原(英文)[J]. 于克伟,陈冠雄,StenStruwe,AnneliseKjФller. 应用生态学报. 2000(03)
博士论文
[1]中国近海部分海域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 张桂玲.中国海洋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长江流域及长江口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通量[D]. 赵玉川.中国海洋大学 2011
[2]黄河入海过程中常量离子和有机碳输送规律的研究[D]. 黄翠玲.中国海洋大学 2007
[3]南海、黄海及长江口海域溶解氧化亚氮和甲烷的分布及海—气交换通量研究[D]. 许洁.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41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541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