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生态学研究为滨海湿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发布时间:2021-12-18 18:49
滨海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也为湿地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是地球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类型。同时,滨海湿地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变化敏感区。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黄河三角洲站")围绕我国滨海和河口湿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陆-海相互作用过程、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线,基于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控制试验,量化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汇现状、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明确了水文过程与水盐运移对滨海湿地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揭示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与适应规律;构建了退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提出了"健康滨海湿地"理论与技术模式,研发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实现滨海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发展,丰富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滨海湿地生态学。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基础数据、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弥补了我国特别是北方河口三角洲湿地长期观测研究的不足,也使得黄河三角洲站成为国内外...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35(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图文】:
黄河三角洲湿地野外控制试验平台
黄河三角洲湿地长期定位观测场布设
潮汐作用对滨海湿地碳交换过程的影响
本文编号:3542986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35(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图文】:
黄河三角洲湿地野外控制试验平台
黄河三角洲湿地长期定位观测场布设
潮汐作用对滨海湿地碳交换过程的影响
本文编号:3542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54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