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大洋红层的时空演化
发布时间:2022-01-04 20:42
通过近几年来对白垩纪沉积记录转变的研究发现,从贝雷姆早期一直到赛诺曼-土仑界线,以同时广泛出现黑色页岩和大洋红层为特征。基于此,本人通过对贝雷姆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全球大洋红层的研究,对大洋红层的时空演化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其古海洋、古气候意义。 本文首先研究了白垩纪藏南红层的特征。之后,在分析全球CORB分布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大洋红层的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特提斯地区、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大洋洲六大区域。相应地,对每个区域的大洋红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对比,同时利用GRAPHYCOR软件进行辅助对比。通过对比,认为:1)这些全球分布的大洋红层主要出现在晚白垩世,2)一般分布在深水环境、低纬地区,3)在岩性上,主要由红色页岩、红色灰岩、红色泥灰岩、红色泥岩、红色硅质页岩几种岩性组成,4)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 其次,根据对红层的分布地区、分布时间的归纳,绘制了从贝雷姆阶-马斯特里赫特阶大洋红层的古地理分布图,并结合古板块运动对其进行成因分析。根据古地理恢复图推测出,南大西洋、北大西洋、特提斯洋的连通,使得富氧的下沉水团能够被洋流带到深海并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从而该...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白呈纪大洋红层显微特征及典型露头A拉色屑,;B-一利比Bottcio
北带以江孜地区为代表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江孜加不拉剖面和江孜床得剖面已经成为本区白坚系经典剖面(参见李样辉等,1999;王成善等,20(X),图2一1)。自杨遵仪等(1964)在将白至系命名为宗卓组以来,地层划分与对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五十年代起,至20世纪os年代许多学者从地层和古生物角度进行过研究(杨遵仪等,1964;穆恩之等,1973;文世宣,1974;王义刚等,1976;吴浩若等,1977;王义刚
第2章大洋红层特征图2一l西藏南部构造区划和江孜地区典型白至系剖面位置图(据釉ng等,2001;Li等,2X()5有改动)FigZ一1TheskehctofosuhtTibetsUrtetuarldivisinonadhteloeationOfhetdassieCretaceoussecotinofGynaZgeaera(atferValngetai.,2X()1:Uetal.2X(j5)作为研究重点的床得组为吴浩若(1987)新建的一个地层单元,通过对床得剖面的研究,认为其层序为由南而北,第1层为滑塌堆积,将以页岩为主,夹有砂岩、灰岩和少量硅质岩为主的第2一19层命名为“床得组”,厚度为325m。其中第2层主要由紫红、浅绿色泥质灰岩组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海相沉积地层数据库的建立流程——以全球白垩纪大洋红层(CORB)综合数据库的建立为例[J]. 曾萱,李祥辉,王成善,Scott R.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2]地质资源数字化信息建设的原则及若干问题的探讨[J]. 尚武. 中国矿业. 2005(07)
[3]白垩纪世界与大洋红层[J]. 王成善,胡修棉. 地学前缘. 2005(02)
[4]土耳其—高加索—喜马拉雅一线白垩纪大洋红层对比[J]. 魏玉帅,王成善. 地学前缘. 2005(02)
[5]西藏南部晚白垩世—古新世大洋红层的分布与时代[J]. 万晓樵,李国彪,司家亮. 地学前缘. 2005(02)
[6]白垩纪古海洋气候变化及主要问题[J]. 李祥辉,胡修棉,黄永建,王成善,陈曦,魏玉帅. 地球科学进展. 2004(S1)
[7]西藏南部江孜地区白垩系的厘定[J]. 王成善,李祥辉,万晓樵,陶然. 地质学报. 2000(02)
[8]藏南江孜县床得剖面侏罗-白垩纪地层层序及地层划分[J]. 李祥辉,王成善,万晓樵,陶然. 地层学杂志. 1999(04)
[9]青藏高原白垩纪双壳类生物地理[J]. 文世宣. 古生物学报. 1999(01)
[10]西藏南部白垩纪—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及其沉积环境[J]. 徐钰林,茅绍智.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2(04)
博士论文
[1]藏南白垩系沉积地质与上白垩统海相红层[D]. 胡修棉.成都理工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69025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白呈纪大洋红层显微特征及典型露头A拉色屑,;B-一利比Bottcio
北带以江孜地区为代表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江孜加不拉剖面和江孜床得剖面已经成为本区白坚系经典剖面(参见李样辉等,1999;王成善等,20(X),图2一1)。自杨遵仪等(1964)在将白至系命名为宗卓组以来,地层划分与对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五十年代起,至20世纪os年代许多学者从地层和古生物角度进行过研究(杨遵仪等,1964;穆恩之等,1973;文世宣,1974;王义刚等,1976;吴浩若等,1977;王义刚
第2章大洋红层特征图2一l西藏南部构造区划和江孜地区典型白至系剖面位置图(据釉ng等,2001;Li等,2X()5有改动)FigZ一1TheskehctofosuhtTibetsUrtetuarldivisinonadhteloeationOfhetdassieCretaceoussecotinofGynaZgeaera(atferValngetai.,2X()1:Uetal.2X(j5)作为研究重点的床得组为吴浩若(1987)新建的一个地层单元,通过对床得剖面的研究,认为其层序为由南而北,第1层为滑塌堆积,将以页岩为主,夹有砂岩、灰岩和少量硅质岩为主的第2一19层命名为“床得组”,厚度为325m。其中第2层主要由紫红、浅绿色泥质灰岩组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海相沉积地层数据库的建立流程——以全球白垩纪大洋红层(CORB)综合数据库的建立为例[J]. 曾萱,李祥辉,王成善,Scott R.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2]地质资源数字化信息建设的原则及若干问题的探讨[J]. 尚武. 中国矿业. 2005(07)
[3]白垩纪世界与大洋红层[J]. 王成善,胡修棉. 地学前缘. 2005(02)
[4]土耳其—高加索—喜马拉雅一线白垩纪大洋红层对比[J]. 魏玉帅,王成善. 地学前缘. 2005(02)
[5]西藏南部晚白垩世—古新世大洋红层的分布与时代[J]. 万晓樵,李国彪,司家亮. 地学前缘. 2005(02)
[6]白垩纪古海洋气候变化及主要问题[J]. 李祥辉,胡修棉,黄永建,王成善,陈曦,魏玉帅. 地球科学进展. 2004(S1)
[7]西藏南部江孜地区白垩系的厘定[J]. 王成善,李祥辉,万晓樵,陶然. 地质学报. 2000(02)
[8]藏南江孜县床得剖面侏罗-白垩纪地层层序及地层划分[J]. 李祥辉,王成善,万晓樵,陶然. 地层学杂志. 1999(04)
[9]青藏高原白垩纪双壳类生物地理[J]. 文世宣. 古生物学报. 1999(01)
[10]西藏南部白垩纪—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及其沉积环境[J]. 徐钰林,茅绍智.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2(04)
博士论文
[1]藏南白垩系沉积地质与上白垩统海相红层[D]. 胡修棉.成都理工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69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56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