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基于双缸耦合原理的阀控式能量回收系统原理设计与仿真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6 10:30
  针对小规模海水淡化需要解决能量回收装置的能回效率与空间问题,将能量回收装置与压力提升泵进行集成一体化设计,研究了一种双缸耦合阀控式能量回收系统。系统两液压缸内活塞各由一个电动推杆推动,叠加高压浓海水压力实现压力交换,同时进行活塞推力的耦合控制,避免了压力交换过程中活塞的压力脉冲波动,保障了反渗透膜工作压力稳定;基于小型海水淡化装置,根据压力能流反渗透工艺节点压力流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电动推杆推力压力0.5 MPa左右的补偿压力曲线。通过AMESim进行液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系统回收率为30%,高压浓海水进口压力为4.8 MPa,增压海水压力4.6 MPa的情况下,通过压力补充增压海水压力可增压到5.0 MPa,反渗透膜压力与流量波动较小,满足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压力需求。 

【文章来源】:海洋工程. 2020,3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基于双缸耦合原理的阀控式能量回收系统原理设计与仿真分析


小型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工艺流程

工艺图,反渗透,压力,工艺


小型海水淡化装置系统回收率一般较低[12],参照《陶氏反渗透和纳滤膜元件产品与技术手册2016年V2版》,文中所涉及的小型海水淡化装置的两支反渗透膜组件串联连接,淡水系统回收率为30%,总进水量2 600 L/h,淡水产水量780 L/h,高压海水进入反渗透膜组件工作压力5.0 MPa。根据纳滤膜厂商提供的技术参数可知,通过两段纳滤膜元件的压力损失不超过0.18 MPa[13],液压缸内高压浓海水将压力能传递给原海水时,部分能量转化为原海水的动能,期间压力损失约为0.12 MPa[14]。因此,如小型海水淡化装置不安装压力提升泵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能量回收装置环节需对其进行约0.3 MPa的压力提升,小型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工艺节点参数如图2所示。2 反渗透双缸耦合阀控式能量回收装置

能量图,反渗透,能量,阶段


反渗透双缸耦合阀控式能量回收系统的增压过程循环工作周期T可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即增压开始充压耦合阶段T1、稳定增压阶段T2和增压结束充压耦合阶段T3,其中泄压过程时间与稳定增压阶段T2时间相同,液压缸稳定工作时的压力变化如图4所示。图4 液压缸耦合工作压力简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点液压式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建模与仿真[J]. 胡缘,杨绍辉,何宏舟,陈沪,郑松根,张迪.  海洋工程. 2019(01)
[2]液电混合驱动液压挖掘机动臂特性及能效研究[J]. 李泽鹏,权龙,葛磊,夏连鹏,郝云晓.  机械工程学报. 2018(20)
[3]转子式能量回收装置的研究进展[J]. 许恩乐,王光明,范美丹,解乐福.  膜科学与技术. 2018(03)
[4]液压缸脉冲式激振系统数学建模及其实验测试研究[J]. 吴杏,张俊萍,赖成.  机床与液压. 2017(16)
[5]电动直驱式超高压力液压系统动力机构特性分析[J]. 许宏,杜治江,沈佳丽,王凌.  中国机械工程. 2017(02)
[6]基于动网格的液压缸双向流固耦合分析[J]. 张瑞,姜峰,杨晋,胡天威,王卫强.  中国机械工程. 2017(02)
[7]基于AMESim的气液增压缸的动态性能分析[J]. 于鸿飞,徐双用,张远深,於又玲,尹杰.  液压与气动. 2015(04)
[8]基于流量近似的阀控液压缸动力机构建模[J]. 柏艳红,权龙,郝小星,李晖.  机械工程学报. 2014(24)
[9]基于潮流能直驱式海水淡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 黄方平,穆永杰,陈俊华,罗从宗,汪昌固.  海洋工程. 2014(02)

博士论文
[1]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阀控余压能量回收装置的研究[D]. 王越.天津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海水淡化能量回收增压一体机关键结构设计与力学特性分析[D]. 李良.浙江大学 2018
[2]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自动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D]. 王炜.浙江工业大学 2016
[3]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在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吴家能.天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72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572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3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