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三株溶藻细菌对球形棕囊藻及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09:48
  近年来赤潮频繁发生,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灾害,因此赤潮的治理和防治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国内外不少专家都在研究利用细菌来控制赤潮的暴发。球形棕囊藻和东海原甲藻分别是我国南部海域和东部海域常见的有害赤潮原因种,其生物治理方法的研究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本论文从珠海赤潮多发区水域采集水样,分离出几种细菌,其中三种具有明显的溶藻效果:T01、T02和T03。本论文对这三种细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初步鉴定及性质的初步研究。三株溶藻细菌对生长初期的棕囊藻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藻菌共同培养3天后除藻率达到90%;细菌和指数生长期的棕囊藻共同培养8天后,除藻率达到90%;细菌和指数生长期的原甲藻共同培养9天后除藻率达到90%。三株细菌的溶藻效果最好的是T01,其次是T02和T03。统计分析显示细菌T01和T02对棕囊藻的抑制效果比对原甲藻的效果好,细菌T03对两种藻的抑制没有明显差异。溶藻细菌对藻细胞的色素成分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叶绿素a的含量减少,藻密度降低。单糖成分没有变化,单糖的含量有改变,加入细菌后,棕囊藻不易聚集成团。运用流式细胞仪对藻菌共同培养后的藻细胞的荧光强度进行分析,体积较大的藻细胞生命...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株溶藻细菌对球形棕囊藻及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研究


T01T02和细菌T03的革兰氏染色照片

原子力,细菌,短轴,长轴


暨南大学2007届硕上学位论文的长轴向距离(b)为2.2om,短轴向距离(c)为0.8om。由图3.7可知细菌T菌,中间有一条凹槽,细菌表面很光滑,长轴向距离(b)为1.gpm,短轴1.2pm。由图3.8可知细菌T03是短形杆菌,细菌表面不平整,长轴向距离(细菌T03短轴向距离(e)为1.0pm。

原子力,细菌,短轴,长轴


暨南大学2007届硕上学位论文的长轴向距离(b)为2.2om,短轴向距离(c)为0.8om。由图3.7可知细菌T菌,中间有一条凹槽,细菌表面很光滑,长轴向距离(b)为1.gpm,短轴1.2pm。由图3.8可知细菌T03是短形杆菌,细菌表面不平整,长轴向距离(细菌T03短轴向距离(e)为1.0p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型海藻龙须菜对两种海洋赤潮藻的生长抑制效应[J]. 刘婷婷,杨宇峰,叶长鹏,王朝晖.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05)
[2]溶藻细菌及其测定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 赵传鹏,浦跃朴,尹立红.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3)
[3]溶藻细菌杀藻物质的研究进展[J]. 张勇,席宇,吴刚.  微生物学通报. 2004(01)
[4]测定浮游植物中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分光光度计联用的方法[J]. 胡晗华.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3(06)
[5]赤潮的危害、成因及对策[J]. 李士虎,吴建新,李庭古,朱明,郑伟.  水利渔业. 2003(06)
[6]具齿原甲藻的生态特征及赤潮成因浅析[J]. 王金辉,黄秀清.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7)
[7]东海原甲藻修订及与相关原甲藻的分类学比较[J]. 陆斗定,齐雨藻,Jeanette Goebel,邹景忠,高亚辉.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7)
[8]东海具齿原甲藻的扫描电子显微结构[J]. 吕颂辉,张玉宇,陈菊芳.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7)
[9]碘伏和异噻唑啉酮对球形棕囊藻去除的研究[J]. 洪爱华,尹平河,赵玲,黄云峰,齐雨藻,谢隆初.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7)
[10]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的抑制和杀灭作用[J]. 张珩,杨维东,高洁,刘洁生.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7)



本文编号:3604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604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9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