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新西兰坎特伯雷盆地第四纪晚期以来亚热带锋的迁移及其古环境意义

发布时间:2022-02-17 09:09
  新西兰东南岸外坎特伯雷盆地地区水体主要受亚热带水团(STW)和亚南极水团(SAW)的交替影响,即亚热带锋(STF)(在南岛岸外表现为南岛锋,SF)的迁移。为恢复该海区第四纪晚期以来亚热带锋迁移史及其古环境意义,本文选取新西兰东南岸外坎特伯雷盆地IODP317-U1352B岩心进行研究。该岩心总长294.61m,其底部年龄为1140ka,平均时间分辨率约为2.9ka,包含34个氧同位素期次(MIS),但MIS3~4及MIS23~34未能得到精确识别。通过浮游和底栖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bulloides及Nonionellinaflemingi)壳体氧碳稳定同位素,以及自然伽玛射线(可指示沉积物中粘土含量)及颜色反射率(可指示碳酸盐岩含量)这四个主要替代性指标对研究区进行分析发现,四者在一定程度上均遵循了冰期-间冰期旋回。大部分冰期具有较高氧同位素值、较低碳同位素值,以及相对较高自然伽玛射线值和颜色反射率值;而大部分间冰期则以较低的氧同位素值、较高碳同位素值和相对较低自然伽玛射线值及颜色反射率值为特征。此外,频谱和小波分析显示,海区浮游和底栖有孔虫氧碳同位素曲线的主要周...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西兰坎特伯雷盆地第四纪晚期以来亚热带锋的迁移及其古环境意义


新西兰地区板块构造示意图(石耀霖等,2011)

示意图,新西兰,盆地,示意图


区坎特伯雷盆地(Canterbury Basin)位于新西兰南岛(South 1-2),地处裂谷型大陆破裂带的向陆侧边缘(Expedition 317,2011;Field,1989)。南岛西部的阿尔卑斯断层(Alpine Fa距今 23Ma 开始活跃(Expedition 317 Scientists,2011;中国),并在查塔曼隆起(Chatham Rise)的作用下与澳大利亚板触(石耀霖,2001)。由于该断层为右旋走滑,在抬升-挤压作东侧的南阿尔卑斯山脉(SouthernAlps)隆起成型(Fulthorpalcott,1998)。山脉风化剥蚀的碎屑产物随怀塔基(Waitaki)海盆,为海底沉积提供物源基础(Expedition 317 Scientists,息网,2011)。因此坎特伯雷盆地沉积物作为海底快速堆积的好且详细、高频的沉积旋回记录(Expedition 317 Scientists,n 317 Scientists,2011)。

示意图,海洋锋,洋流,新西兰


图 1-3 新西兰南部表层水团、洋流和海洋锋分布示意图(其中红色圆点代表本次研究重点 317-U1352 站位、黑色圆点代表坎特伯雷盆地另一主要站位 ODP1119;STW=亚热带水团、SAW=亚南极水图、STF=亚热带锋)(Carter andGammon,2004;Wilson et al.,2005)南岛锋靠海一侧的大洋水可按深度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表层 0-300m的 SAW,以及表层水团之下 300-800m 的亚南极模式水(Subantarctic ModeWater, SAMW)、800-2000m 的南极中层水(Antarctic Intercellar Water,AAIW)和深度为 2000-4500m 的绕级深层水(Circumpolar Deep Water,CDW)(Bruce et al.,1999;Carter et al.,2000)。其中,亚南极模式水(SAMW)和南极中层水(AAIW)均向北流动,它们密度的变化与其主温跃层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并在太平洋南半球的亚热带涡流中起主要作用;而绕级深层水(CDW)被携带至太平洋深层西边界流(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0年新西兰MS7.1级地震地表潜热异常[J]. 秦凯,吴立新,DE SANTIS Angelo,王鹤.  科学通报. 2011(Z2)
[2]旋回地层学理论基础、研究进展和展望[J]. 吴怀春,张世红,冯庆来,方念乔,杨天水,李海燕.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3)
[3]海洋沉积作用的物源控制[J]. 何起祥.  海洋地质前沿. 2011(01)
[4]南塔斯曼海800ka以来的海水表层温度与亚热带锋迁移历史[J]. 李文宝,王汝建,向霏,丁晓辉,赵美训.  科学通报. 2010(24)
[5]南黄海陆架中部沉积物反射率光谱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王昆山,石学法,程振波,王国庆,葛淑兰.  海洋科学进展. 2007(01)
[6]南黄海陆架沉积物颜色反射率的初步研究[J]. 王昆山,石学法,王国庆.  海洋科学进展. 2006(01)
[7]南海北部ODP1144站颜色反射率揭示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J]. 黄维,翦知湣,CBühring.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03)
[8]寻求深海碳酸盐沉积含量的物理标志[J]. 黄维,刘志飞,陈晓良,汪品先.  地球科学. 2003(02)
[9]柴达木盆地自然伽玛曲线在古气候及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 杨平,陈晔,刘泽纯.  古地理学报. 2003(01)
[10]大洋岩石层拖曳窄条陆壳俯冲的极限尺度分析——以新西兰南岛和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为例[J]. 石耀霖,范桃园.  地球物理学报. 2001(06)



本文编号:3629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629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6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