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溢油风化过程中油指纹变化规律
发布时间:2022-02-20 20:25
石油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对其需求量逐年增加,伴随着海上石油勘探规模和海上石油运输量增长,溢油事故频繁发生,严重污染和危害海洋生态及沿岸环境。以油指纹鉴别作为溢油鉴别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利用不同检测技术获取原油中各种化合物的不同信息。基于油品指纹会受到风化作用,主要包括挥发、溶解、分散、乳化、光化学氧化、微生物降解和吸附沉降等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对溢油和可疑溢油源油样的“油指纹”进行对比,从而实现溢油源的排查和确认,为事故调查、制定应急措施、确定责任归属及赔偿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模拟不同原油在室内和室外的夏、冬两季的风化实验,运用荧光光谱法,对未风化油品和不同风化时间的油品(科威特原油和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进行谱图对比分析,鉴别两种相似油种,在不考虑生物降解、风速以及海浪等因素的影响,找出油指纹随风化影响因素(温度、紫外线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选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再结合同步荧光谱图上主峰的相对强度和峰强度比率共同进行鉴别两种相似油种。在风化过程中,无论是模拟室内夏、冬季风化还是模拟室外风化时,两种原油特征峰所对应的荧光强度随着风化时间的...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2002~2005年石油进口量变化
2.2.2实验装置(l)室内模拟夏、冬季风化实验装置室内模拟夏季风化实验:风化装置见图2.1,平行实验,取6个100mL烧杯2),内盛loomL已经去除去微生物的海水,再向每3个烧杯中加入同一种原油3mL,使其在水面形成约1.5~厚的油膜。根据大连地区年均夏季温度26℃,将烧杯放于已加入自来水的温度为26℃的恒温水槽4)中,密闭风化槽1)中用紫外线灯3)照射,根据大连地区年均夏季紫外线辐射强度26000w/c讨
图2.3激发波长分别为250nm、270nm、290nm、310nm、330nm的荧光发射光谱图Fig·2·3Fhiore~印“如moferude011(Ex二250nm、27orun、290nm、310.叮、330IU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洋溢油的风化过程研究[J]. 王传远,杜建国,贺世杰. 海洋湖沼通报. 2008(03)
[2]利用GC和GC/MS对溢油风化的鉴定[J]. 倪张林,马启敏,富丽锟,程海鸥. 环境化学. 2008(02)
[3]渤海海上原油油指纹库建设[J]. 高振会,崔文林,周青,孙培艳,王鑫平. 海洋环境科学. 2006(S1)
[4]国内外溢油鉴别及油指纹库建设现状及应用[J]. 孙培艳,包木太,王鑫平,赵蓓,高振会,王修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5)
[5]我国沿海海域面临船舶溢油污染高风险[J]. 冯亦珍,林红梅. 中国减灾. 2005(08)
[6]日本准军事力量——海上保安厅[J]. 蔡文鹏,方新洲. 现代舰船. 2005(02)
[7]南海区平台石油的特征荧光光谱分析[J]. 何晓媛,石金辉,辛海虹. 海洋环境科学. 2004(04)
[8]船舶油污损害的赔偿范围[J]. 吴晓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9]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聚类分析判别海面溢油种类[J]. 王丽,何鹰,王颜萍,赵英,李伟,王小如,Frank Lee. 海洋环境科学. 2004(02)
[10]化学与稳定同位素指纹示踪原油类污染:以广东南海两次小型溢油事件为例[J]. 彭先芝,刘向,叶兆贤,吴建勋,张干. 地球化学. 2004(03)
博士论文
[1]海水—沙滩界面石油污染与净化过程研究[D]. 夏文香.中国海洋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海面溢油风化与鉴定研究[D]. 倪张林.中国海洋大学 2008
[2]用于石油录井的原油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D]. 王春艳.中国海洋大学 2005
[3]海洋中重度风化溢油指纹鉴别技术的研究[D]. 吕馨.大连海事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35753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2002~2005年石油进口量变化
2.2.2实验装置(l)室内模拟夏、冬季风化实验装置室内模拟夏季风化实验:风化装置见图2.1,平行实验,取6个100mL烧杯2),内盛loomL已经去除去微生物的海水,再向每3个烧杯中加入同一种原油3mL,使其在水面形成约1.5~厚的油膜。根据大连地区年均夏季温度26℃,将烧杯放于已加入自来水的温度为26℃的恒温水槽4)中,密闭风化槽1)中用紫外线灯3)照射,根据大连地区年均夏季紫外线辐射强度26000w/c讨
图2.3激发波长分别为250nm、270nm、290nm、310nm、330nm的荧光发射光谱图Fig·2·3Fhiore~印“如moferude011(Ex二250nm、27orun、290nm、310.叮、330IU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洋溢油的风化过程研究[J]. 王传远,杜建国,贺世杰. 海洋湖沼通报. 2008(03)
[2]利用GC和GC/MS对溢油风化的鉴定[J]. 倪张林,马启敏,富丽锟,程海鸥. 环境化学. 2008(02)
[3]渤海海上原油油指纹库建设[J]. 高振会,崔文林,周青,孙培艳,王鑫平. 海洋环境科学. 2006(S1)
[4]国内外溢油鉴别及油指纹库建设现状及应用[J]. 孙培艳,包木太,王鑫平,赵蓓,高振会,王修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5)
[5]我国沿海海域面临船舶溢油污染高风险[J]. 冯亦珍,林红梅. 中国减灾. 2005(08)
[6]日本准军事力量——海上保安厅[J]. 蔡文鹏,方新洲. 现代舰船. 2005(02)
[7]南海区平台石油的特征荧光光谱分析[J]. 何晓媛,石金辉,辛海虹. 海洋环境科学. 2004(04)
[8]船舶油污损害的赔偿范围[J]. 吴晓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9]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聚类分析判别海面溢油种类[J]. 王丽,何鹰,王颜萍,赵英,李伟,王小如,Frank Lee. 海洋环境科学. 2004(02)
[10]化学与稳定同位素指纹示踪原油类污染:以广东南海两次小型溢油事件为例[J]. 彭先芝,刘向,叶兆贤,吴建勋,张干. 地球化学. 2004(03)
博士论文
[1]海水—沙滩界面石油污染与净化过程研究[D]. 夏文香.中国海洋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海面溢油风化与鉴定研究[D]. 倪张林.中国海洋大学 2008
[2]用于石油录井的原油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D]. 王春艳.中国海洋大学 2005
[3]海洋中重度风化溢油指纹鉴别技术的研究[D]. 吕馨.大连海事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35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63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