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典型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赤潮藻类休眠体的分布及赤潮发生潜势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4 01:51
采集了广东沿海典型养殖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沉积物捕捉器样品,对沉积物中的孢囊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在25℃下对沉积物进行了直接萌发实验,对萌发的优势种类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了解广东典型海域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状况、探讨浮游植物休眠体对营养细胞种群动态的贡献、揭示广东典型养殖海域赤潮发生潜势,为赤潮发生机制和防治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柘林湾、桂山岛海域甲藻孢囊种类多样性较低,分析鉴定出甲藻孢囊16种、22种。两海域孢囊类型大部分为世界各海域常见类型,且均以异养型孢囊占优势,其中以原多甲藻孢囊种类和密度最为丰富,显示了两海域较高的富营养化程度。柘林湾沉积物为较粗的泥沙型,不利于孢囊的沉降和积累,孢囊密度较低,在16.59-83.37 cysts/g DWt之间,平均为39.52 cysts/g D Wt,柘林湾较低的孢囊密度也与异养型孢囊的低产量有关;桂山岛海域沉积物为富含有机质的深棕色细沙粘土,而且防波堤降低了水体扰动,较有利于孢囊的沉积,孢囊密度较高,在110.33-315.08 cysts/g DWt之间,平均为202.37 cysts/gD Wt。有毒种巴哈马...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浮游植物休眠体
1.2 赤潮概述与我国沿海赤潮发生状况分析
1.3 浮游植物休眠体研究状况分析
1.4 赤潮藻类的鉴定与分类学研究
1.5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2 广东典型养殖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
2.1 研究海域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3 柘林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
2.4 桂山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
2.5 讨论
2.6 小结
3 广东典型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的萌发
3.1 研究海域概况
3.2 材料与方法
3.3 柘林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萌发
3.4 桂山岛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萌发
3.5 大亚湾大鹏澳海域沉积物捕捉器样品的萌发
3.6 讨论
3.7 小结
4 裸甲藻Gymnodinium corii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5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珠江口伶仃洋海域营养盐的历史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马媛,魏巍,夏华永,于斌,王迪,马玉,王亮.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02)
[2]源于中国东海的有毒裸甲藻Karlodinium micrum的显微观察和分子鉴定[J]. 周成旭,孙雪,冯婧,严小军. 海洋通报. 2008(03)
[3]一株裸甲藻类似种的形态和系统进化分析[J]. 陈国福,王广策,张春云,周百成. 科学通报. 2008(03)
[4]厦门西海域裸甲藻和原甲藻赤潮的观察[J]. 侯建军,黄辉,雷红灵,赖红艳,黄邦钦. 中国水产科学. 2007(06)
[5]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孢囊形成与萌发的季节变化[J]. 王朝晖,齐雨藻,辜小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01)
[6]海洋浮游植物休眠期的生态学研究[J]. 谢文玲,高亚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S1)
[7]组织培养板在获取微藻种质中的应用[J]. 周成旭,严小军. 海洋技术. 2006(04)
[8]厦门港纤小裸甲藻(Takayama pulchellum)的形态、生长及分子特征[J]. 顾海峰,孙军,邹迎麟,方琦,蓝东兆. 生态学报. 2006(04)
[9]孢囊及其与赤潮爆发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丁德文,刘胜浩,刘晨临,林学政,边际,黄晓航. 海洋科学进展. 2005(01)
[10]闽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休眠孢囊的初步研究[J]. 方琦,蓝东兆,顾海峰,李超. 海洋通报. 2004(06)
博士论文
[1]中国典型近海海域甲藻孢囊分布及其与富营养化和赤潮生消关系研究[D]. 王朝晖.暨南大学 2007
[2]大亚湾放射生态学及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 牟德海.暨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赤潮藻分子鉴定研究[D]. 宋淑华.暨南大学 2009
[2]大亚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及锥状斯氏藻的实验生态研究[D]. 张玉娟.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1729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浮游植物休眠体
1.2 赤潮概述与我国沿海赤潮发生状况分析
1.3 浮游植物休眠体研究状况分析
1.4 赤潮藻类的鉴定与分类学研究
1.5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2 广东典型养殖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
2.1 研究海域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3 柘林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
2.4 桂山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
2.5 讨论
2.6 小结
3 广东典型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的萌发
3.1 研究海域概况
3.2 材料与方法
3.3 柘林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萌发
3.4 桂山岛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萌发
3.5 大亚湾大鹏澳海域沉积物捕捉器样品的萌发
3.6 讨论
3.7 小结
4 裸甲藻Gymnodinium corii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5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珠江口伶仃洋海域营养盐的历史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马媛,魏巍,夏华永,于斌,王迪,马玉,王亮.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02)
[2]源于中国东海的有毒裸甲藻Karlodinium micrum的显微观察和分子鉴定[J]. 周成旭,孙雪,冯婧,严小军. 海洋通报. 2008(03)
[3]一株裸甲藻类似种的形态和系统进化分析[J]. 陈国福,王广策,张春云,周百成. 科学通报. 2008(03)
[4]厦门西海域裸甲藻和原甲藻赤潮的观察[J]. 侯建军,黄辉,雷红灵,赖红艳,黄邦钦. 中国水产科学. 2007(06)
[5]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孢囊形成与萌发的季节变化[J]. 王朝晖,齐雨藻,辜小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01)
[6]海洋浮游植物休眠期的生态学研究[J]. 谢文玲,高亚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S1)
[7]组织培养板在获取微藻种质中的应用[J]. 周成旭,严小军. 海洋技术. 2006(04)
[8]厦门港纤小裸甲藻(Takayama pulchellum)的形态、生长及分子特征[J]. 顾海峰,孙军,邹迎麟,方琦,蓝东兆. 生态学报. 2006(04)
[9]孢囊及其与赤潮爆发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丁德文,刘胜浩,刘晨临,林学政,边际,黄晓航. 海洋科学进展. 2005(01)
[10]闽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休眠孢囊的初步研究[J]. 方琦,蓝东兆,顾海峰,李超. 海洋通报. 2004(06)
博士论文
[1]中国典型近海海域甲藻孢囊分布及其与富营养化和赤潮生消关系研究[D]. 王朝晖.暨南大学 2007
[2]大亚湾放射生态学及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 牟德海.暨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赤潮藻分子鉴定研究[D]. 宋淑华.暨南大学 2009
[2]大亚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及锥状斯氏藻的实验生态研究[D]. 张玉娟.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1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641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