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西太平洋北赤道流分叉的年际变化及其海洋与大气耦合响应特征

发布时间:2022-04-26 17:50
  本文利用德国莱布尼茨海洋研究所(IFM-GEOMAR)的海洋-大气耦合模式Kiel Climate Model (KCM)和由观测海表面温度驱动的ECHAM5大气环流模式,分别研究了北赤道流分叉季节、年际变化特征和Walker环流百年变化趋势,及其相关的海洋、大气变化和耦合响应过程;分析指出控制北赤道流分叉年际变化的两个海洋环流模态,即NMK模态和MK模态,并通过分析与之相关的海洋大气变化过程,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机制以及与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循环系统的关联;结合海表面温度、海平面压强、降水、风场等各种观测数据,分析了Walker环流在20世纪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指出Walker环流受SST纬向梯度变化的影响而增强。主要结果如下:KCM海气耦合模拟结果表明,北赤道流分叉在东亚季风的驱动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季节偏南,而秋、冬季节偏北。同时,北赤道流分叉还存在明显的2-4年和10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在El Ni?o期间位于较高纬度,而在La Nina期间位于较低纬度。北赤道流分叉年际变化与菲律宾以东海洋经向流速异常的前2个EOF模态密切相...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北太平洋的环流特征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NEC 分叉的定义
        1.3.2 NEC 分叉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1.3.3 NEC 分叉对NMK 流系的影响
        1.3.4 赤道海洋温度模态
    1.4 讨论及拟解决的问题
    1.5 本论文的结构
    图表
第二章 模式数据和研究方法
    2.1 KCM 模式简介
        2.1.1 ECHAM5 简介
        2.1.2 NEMO 简介
        2.1.3 OASIS3 简介
    2.2 KCM 运行流程
    2.3 研究数据和方法
    2.4 气候态的KCM 与观测对比
    图表
第三章 北赤道流分叉的低频变异特征及其海洋与大气耦合响应
    3.1 NEC 分叉的季节变化
    3.2 NEC 分叉的年际变化
    3.3 NMK 模态特点及相关海洋与大气耦合响应
        3.3.1 NMK 模态特点
        3.3.2 海洋响应
        3.3.3 大气响应
        3.3.4 NMK 模态小结
    3.4 MK 模态特点及相关海洋与大气耦合响应
        3.4.1 MK 模态特点
        3.4.2 海洋响应
        3.4.3 大气响应
        3.4.4 MK 模态小结
    3.5 本章小节
    图表
第四章 北赤道流分叉的年际变化特征与ENSO 循环的关联
    4.1 KCM 模拟的ENSO
    4.2 NMK 模态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与ENSO 循环的关联
    4.3 MK 模态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与ENSO 循环的关联
    4.4 本章小结
    图表
第五章 与西太平洋SST 低频变异相关联的大气环流的响应
    5.1 观测数据
        5.1.1 线性趋势分析
        5.1.2 POP 分析
    5.2 模式结果
        5.2.1 海盆间的SST 与SLP 变化的关系
        5.2.2 不同模式设置(setup)的敏感性
        5.2.3 对SST 的敏感性
        5.2.4 ECHAM5(T106)的模拟
    5.3 本章结论
    图表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章发表情况和会议报告
附录 主要缩略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赤道流分叉点及南海北部环流的研究进展[J]. 何映晖,蔡树群,王盛安.  海洋学研究. 2009(03)
[2]BIFURCATION OF THE 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DERIVED FROM ALTIMETRY IN THE PACIFIC OCEAN[J]. WANG Qing-ye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Qingdao 266071, China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HU Dun-xin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Qingdao 266071, China.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er.B). 2006(05)
[3]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研究综述[J]. 周慧,许建平,郭佩芳,侍茂崇.  海洋学研究. 2006(02)
[4]太平洋北赤道流表层流速及分叉点位置[J]. 李丽娟,刘秦玉,刘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5]在准两年尺度上ENS0与亚洲季风相互作用的研究[J]. 邹 力,吴爱明,倪允琪.  热带气象学报. 2002(01)
[6]热带西太平洋环流及其季节变化[J]. 王凡,胡敦欣,张平,H.Seidel.  科学通报. 2001(23)
[7]TBO的原因─异常东亚冬季风与ENSO循环的相互作用(英文)[J]. 李崇银,孙淑清,穆明权.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1(04)
[8]DYNAMIC AND THERMOHALINE PROPERTIES OF THE MINDANAO UNDERCURRENT,PART Ⅱ: THERMOHALINE STRUCTURE[J]. 王凡,胡敦欣.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1998(03)
[9]西太平洋暖池区气象学特征分析[J]. 吴增茂,陈登俊,盛立芳,张庆荣,蔡亲炳.  海洋湖沼通报. 1994(02)
[10]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异常对冬季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J]. 董敏,陈隆勋,廖宏.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4(03)

博士论文
[1]热带西太平洋环流动力结构分析与模拟[D]. 王庆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6

硕士论文
[1]北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的时空特征和变异规律研究[D]. 李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



本文编号:3648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648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f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