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西藏日喀则弧前盆地晚白垩世冷泉碳酸盐岩的古海洋意义

发布时间:2022-07-13 16:22
  地学界将深海中发现的热泉和在近大陆地区发现的冷泉称为20世纪最后25年中最重要的发现。冷泉碳酸盐岩是古代冷泉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野外地质考察,发现在西藏南部日喀则弧前盆地海相白垩系中广泛出露冷泉碳酸盐岩。本文着重研究了日喀则冷泉碳酸盐岩的形态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其所蕴含的古海洋意义。西藏日喀则弧前盆地冷泉碳酸盐岩时代上属于晚白垩世赛诺曼期。冷泉碳酸盐岩主要呈柱状和管状,其直径在5-9cm之间,长在8-15cm之间,具微晶和泥晶结构,同心环状或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可见少量的生物壳体和黄铁矿,黄铁矿以草莓状最为发育。冷泉碳酸盐岩的δ13C值远低于同时期海洋碳酸盐值,一般在-7.89-13.61‰之间,推断其碳源为甲烷气体。另外,对围岩进行碳同位素测定与CaCO3含量的测定可看到冷泉碳酸盐岩结核附近的围岩的δ13C值与CaCO3含量有负相关的关系。故认为甲烷在渗漏过程中氧化产生的CO32-与围...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冷泉碳酸盐岩的研究现状
        1.2.1 冷泉碳酸盐岩的形成
        1.2.2 冷泉碳酸盐岩的分布
        1.2.3 冷泉碳酸盐岩的特征
            1.2.3.1 形态特征
            1.2.3.2 矿物学特征
            1.2.3.3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1.2.3.4 生物特征
    1.2 研究内容、思路及完成工作量
        1.2.1 研究内容、思路
        1.2.2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
    2.2 研究区区域地层
        2.2.1 日喀则群
        2.2.2 错江顶群
第三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材料
    3.2 研究方法
        3.2.1 薄片观察
        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3.2.3 XRF 测试
        3.2.4 碳氧同位素
        3.2.5 CaCO_3测定
第四章 西藏日喀则弧前盆地冷泉碳酸盐岩的地层学与岩石学
    4.1 地层学
        4.1.1 西热村冷泉碳酸盐岩剖面野外分层描述
        4.1.2 瓦列村冷泉碳酸盐岩剖面野外分层描述
    4.2 岩石学
        4.2.1 形态
        4.2.2 镜下薄片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
第五章 西藏日喀则弧前盆地冷泉碳酸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
    5.1 CaCO_3测定
    5.2 X 射线荧光扫描
第六章 西藏日喀则弧前盆地冷泉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6.1 碳同位素
    6.2 氧同位素
第七章 冷泉碳酸盐岩的形成机制与古海洋意义
    7.1 流体来源
        7.1.1 碳
        7.1.2 氧
    7.2 形成环境
    7.3 形成模式
    7.4 古海洋意义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First 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late Cretaceous seep carbonates from Xigaze in Tibet,China[J]. TONG HongPeng 1,2 & CHEN DuoFu 1* 1 CAS Key Laboratory of Marginal Sea Geology,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33)
[2]藏南白垩系泥、页岩微量、稀土元素特征及氧化—还原环境分析[J]. 熊国庆,江新胜,蔡习尧,伍皓.  地球科学进展. 2010(07)
[3]意大利亚平宁地区第三纪中新世“Calcaria Lucina”冷泉碳酸盐岩中结晶扇的沉积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J]. 黄华谷,邸鹏飞,陈莹莹,冯东,陈多福.  现代地质. 2010(03)
[4]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对古海洋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J]. 常华进,储雪蕾,冯连君,黄晶,张启锐.  地质论评. 2009(01)
[5]河南汝州-鲁山一带震旦系东坡组碳酸盐沉积的碳同位素负偏及其地质意义[J]. 张良,杜远生,左景勋,周琦.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04)
[6]墨西哥湾GC238区冷泉碳酸盐岩的微结构与石化微生物特征[J]. 管红香,陈多福,Cathles L M,Roberts H H.  沉积学报. 2008(01)
[7]黔东北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冷泉碳酸盐岩及其意义[J]. 周琦,杜远生,王家生,彭加强.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03)
[8]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与地球系统的自我调节:Gaia理论的应用[J]. 陈曦,王成善,黄永建.  地学前缘. 2006(06)
[9]产自黑海和挪威海的冷甲烷渗透流[J]. А.Ю.Леин,朱佛宏.  海洋地质动态. 2006(09)
[10]甲烷渗漏构造、水合物分解释放与新元古代冰后期盖帽碳酸盐岩[J]. 蒋干清,史晓颖,张世红.  科学通报. 2006(10)



本文编号:3660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660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d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