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活性荧光在长江口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9 02:50
叶绿素活性荧光的分布和变化的研究对于了解叶绿素在河口的时空变化以及浮游藻类在河口水层中的丰度和分布,河口初级生产力变化,浮游藻类的生长状况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河口及临近海域赤潮过程及成因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基于2009年和2010年两次在长江口海洋调查的数据,主要探讨了叶绿素活性荧光测定技术应用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中,对Chl a的时空分布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环境胁迫对浮游藻类生长状况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2009年航次主要围绕长江口羽状锋及邻近海域,基于环境因子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差异对叶绿素活性荧光的变化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还对长江口的水体做了初步的水体健康评价。2010年航次是关于台风过境前后海洋混合层变动对水层中Chl a浓度、浮游藻类数量及生长状况影响的分析。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叶绿素活性荧光参数Fo、Fm与Chl a浓度的关系 对各个航次叶绿素活体荧光参数Fo、Fm和Chl a的分布特行了分析,发现其分布特征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同时相关性分析结果也显示叶绿素荧光Fo、Fm与Chl a浓度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证明Ch...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叶绿素活性荧光的概念
1.1 叶绿素活性荧光
1.2 叶绿素活性荧光的基本参数
1.3 活性荧光测量的影响因素
1.4 叶绿素活性荧光的其它类型参数
2 叶绿素活性荧光的研究现状
2.1 温度对浮游藻类的胁迫
2.2 盐度对浮游藻类的胁迫
2.3 营养盐限制
2.4 重金属胁迫
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区域
1.1 长江口外流系
1.2 水系分类
1.3 锋面概况
1.4 观测站位
2 研究方法
2.1 现场数据测量
2.2 实验室样品分析
第三章 调查结果及分析
1 2009年长江口综合观测
1.1 长江口温度、盐度及DO的水平分布
1.2 长江口温度、盐度及DO的垂直分布
1.3 长江口叶绿素活性荧光的平面分布
1.4 长江口叶绿素活性荧光的垂直分布
1.5 长江口温度、盐度、Chl a和DO与活性荧光的相关关系
1.6 叶绿素活性荧光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
1.7 叶绿素活性荧光对环境胁迫的指示
1.8 小结
2 2010年台风过境观测
2.1 结果与分析
2.2 讨论
2.3 小结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海草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 张景平,黄小平. 海洋环境科学. 2009(06)
[2]台风对海洋叶绿素a浓度影响的延迟效应[J]. 付东洋,丁又专,刘大召,潘德炉. 热带海洋学报. 2009(02)
[3]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在浮游植物营养盐限制研究中的应用[J]. 王昭玉,王江涛. 海洋科学. 2008(12)
[4]温度对三角褐指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J]. 梁英,陈书秀,田传远,王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5]硅浓度对纤细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梁英,尹翠玲,江新琴,于云芝. 海洋水产研究. 2007(05)
[6]黄、东海海洋对于台风过程的响应[J]. 黄立文,邓健. 海洋与湖沼. 2007(03)
[7]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J]. 李晓,冯伟,曾晓春. 西北植物学报. 2006(10)
[8]4种草坪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J]. 李雪芹,徐礼根,金松恒,马博英. 园艺学报. 2006(01)
[9]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J]. 陈建明,俞晓平,程家安.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1)
[10]赤潮研究综述[J]. 刘建新. 中学生物学. 2006(01)
本文编号:3714664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叶绿素活性荧光的概念
1.1 叶绿素活性荧光
1.2 叶绿素活性荧光的基本参数
1.3 活性荧光测量的影响因素
1.4 叶绿素活性荧光的其它类型参数
2 叶绿素活性荧光的研究现状
2.1 温度对浮游藻类的胁迫
2.2 盐度对浮游藻类的胁迫
2.3 营养盐限制
2.4 重金属胁迫
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区域
1.1 长江口外流系
1.2 水系分类
1.3 锋面概况
1.4 观测站位
2 研究方法
2.1 现场数据测量
2.2 实验室样品分析
第三章 调查结果及分析
1 2009年长江口综合观测
1.1 长江口温度、盐度及DO的水平分布
1.2 长江口温度、盐度及DO的垂直分布
1.3 长江口叶绿素活性荧光的平面分布
1.4 长江口叶绿素活性荧光的垂直分布
1.5 长江口温度、盐度、Chl a和DO与活性荧光的相关关系
1.6 叶绿素活性荧光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
1.7 叶绿素活性荧光对环境胁迫的指示
1.8 小结
2 2010年台风过境观测
2.1 结果与分析
2.2 讨论
2.3 小结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海草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 张景平,黄小平. 海洋环境科学. 2009(06)
[2]台风对海洋叶绿素a浓度影响的延迟效应[J]. 付东洋,丁又专,刘大召,潘德炉. 热带海洋学报. 2009(02)
[3]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在浮游植物营养盐限制研究中的应用[J]. 王昭玉,王江涛. 海洋科学. 2008(12)
[4]温度对三角褐指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J]. 梁英,陈书秀,田传远,王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5]硅浓度对纤细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梁英,尹翠玲,江新琴,于云芝. 海洋水产研究. 2007(05)
[6]黄、东海海洋对于台风过程的响应[J]. 黄立文,邓健. 海洋与湖沼. 2007(03)
[7]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J]. 李晓,冯伟,曾晓春. 西北植物学报. 2006(10)
[8]4种草坪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J]. 李雪芹,徐礼根,金松恒,马博英. 园艺学报. 2006(01)
[9]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J]. 陈建明,俞晓平,程家安.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1)
[10]赤潮研究综述[J]. 刘建新. 中学生物学. 2006(01)
本文编号:3714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71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