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黄海冷水团水域水层—底栖耦合生态系统建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4 09:56
  黄海冷水团是我国陆架浅海上一个重要的海洋现象,一直倍受我国物理海洋学家所关注。近年来对黄海冷水团水域的物理及生物化学特性研究受到了周边国家的重视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生态动力学方面的数值研究仍很缺乏。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构建黄海冷水团水域水层-底栖耦合生态系统垂直一维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该海域生态系统各生态变量垂向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物流能流结构特征以及微食物环的贡献和营养盐的收支循环等问题进行动力学研究。 首先根据2000-2001年黄、东海生态综合调查结果和前人的分析结果,分析了黄海冷水团水域水层、底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该海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季节变化存在双峰结构,在全年中有两次大量繁殖期。浮游动物的位相略滞后于浮游植物。在温跃层存在季节,黄海冷水团水域的叶绿素和溶解氧含量出现次表层最大值现象。总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浓度除冬季上、下层水体间比较均匀外,在黄海冷水团存在期间,表层浓度最低,底层最高。底栖生物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黄海冷水团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秋季比较大,而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存在春、秋两季的高值。 通过...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0 前言
1 黄海冷水团水域水层、底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1 黄海自然环境特征
    1.2 黄海冷水团水域水层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1.2.1 浮游植物
        1.2.2 浮游动物
        1.2.3 总无机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盐)和磷酸盐
        1.2.4 溶解氧
    1.3 黄海冷水团水域底栖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1.3.1 大型底栖动物
        1.3.2 小型底栖动物
    1.4 小结
2 南黄海及东海海域营养盐大气入海通量
    2.1 干沉降通量估计
    2.2 湿沉降通量估计
    2.3 不同季节大气总沉降通量估计
    2.4 小结
3 黄海冷水团水域水层-底栖耦合生态垂直一维模型的建立
    3.1 模型特征
        3.1.1 模型结构的主要特征
        3.1.2 建模依据的基本资料
    3.2 模型方程
        3.2.1 水层生态系统亚模型
        3.2.2 底栖生态系统亚模型
    3.3 模拟区域的物理环境
        3.3.1 日平均有效太阳辐射的计算
        3.3.2 海水温度
        3.3.3 湍流垂直混合系数
        3.3.4 大气沉降通量
    3.4 模式中参数取值
4 黄海冷水团水域生态季节变化的模拟及敏感性实验分析
    4.1 黄海冷水团水域各生态变量的季节变化模拟结果
        4.1.1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4.1.2 POC和DOC
        4.1.3 总无机氮和总无机磷
        4.1.4 溶解氧
        4.1.5 大、小型底栖生物,碎屑及细菌
        4.1.6 海底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无机氮和总无机磷
    4.2 生物过程参数的敏感性
        4.2.1 最优光强
        4.2.2 消光系数
        4.2.3 氮磷营养盐的半饱和常数
    4.3 物理环境变化的影响
        4.3.1 水温变化对浮游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4.3.2 海表面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
    4.4 小结
5 微食物环的贡献和营养盐的循环收支
    5.1 微食物环的贡献
        5.1.1 微食物环的结构与功能
        5.1.2 微食物环对黄海冷水团水域生态系统作用的模拟结果
        5.1.3 黄海冷水团水域水层-底栖耦合生态系统碳循环模拟
    5.2 营养盐的循环收支
        5.2.1 大气沉降对黄海冷水团水域营养盐的贡献
        5.2.2 沉积物-海水界面通量
        5.2.3 营养盐的循环收支过程
    5.3 小结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中国海潮余流自适应数值模拟[J]. 周旭波,孙文心,苏健.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2]南黄海鳀鱼产卵场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J]. 张志南,慕芳红,于子山,韩洁,周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3]黄海冷水团水域物理-生态耦合数值模式研究[J]. 张书文,夏长水,袁业立.  自然科学进展. 2002(03)
[4]黄、渤海无机氮的收支模式初探[J]. 王保栋,单宝田,战闰,藏家业.  海洋科学. 2002(02)
[5]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Ⅲ——正压环流的数值模拟[J]. 刘桂梅,孙文心,雷坤,江文胜.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6]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及碳流途径[J]. 黄邦钦,洪华生,王大志,林学举,张钒,刘媛.  台湾海峡. 2002(01)
[7]2000年秋季黄、东海典型海区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其粒径组成特征[J]. 夏滨,吕瑞华,孙丕喜.  黄渤海海洋. 2001(04)
[8]胶州湾北部水层-底栖耦合生态系统的动力数值模拟分析[J]. 吴增茂,翟雪梅,张志南,俞光耀,张新玲,高山红.  海洋与湖沼. 2001(06)
[9]黄、东海温盐跃层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J]. 邹娥梅,熊学军,郭炳火,林葵.  黄渤海海洋. 2001(03)
[10]黄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评述[J]. 王保栋,刘峰,战闰.  黄渤海海洋. 2001(02)

硕士论文
[1]黄东海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变化研究[D]. 刘录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2



本文编号:3727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727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d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