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东Ⅰ构造人工岛工程适宜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3-02-21 09:03
辽东湾北部海区蕴藏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更方便的开发葵东Ⅰ号构造区油气资源,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拟在葵东1号构造新建2座人工岛。人工岛的建设与其区域的自然环境、地质情况密切相关。葵东地区所处海域位于5m等深线附近,存在水浅、潮差大、冰情严重的环境特点,并且处在辽河、双台子河的入海口处,潮流方向无明显规律、海沟沟深坡陡且不稳定。因此人工岛的结构型式、施工方法都必须考虑这一区域的特殊环境条件。 本文主要关注人工岛前期调查中工程环境方面的适宜性分析。针对以上环境特点,对该区的自然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本文收集了研究区大量气象资料、波浪、潮位、海流、海水和海土腐蚀性、温度、盐度、水深地形、地貌、浅层沉积结构、构造、灾害地质情况、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海洋工程环境的一般特征,为人工岛的设计提供可靠的自然环境基础资料及工程适宜性分析。 本文以灾害地质环境为对象,根据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特点采用地壳稳定性(构造特征、地震、地面沉降)、地基稳定性(地形特征、海底冲刷、持力层性质、砂土液化、埋藏古河道)和海洋环境稳定性(风暴潮、海流、波高、水深)三大类12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利...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背景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
2.2 海洋自然环境
2.2.1 气象
2.2.1.1 风
2.2.1.2 气温、气压
2.2.1.3 降水
2.2.1.4 雾
2.2.1.5 灾害性天气
2.2.2 波浪
2.2.3 潮位
2.2.3.1 资料来源
2.2.3.2 潮汐特征
2.2.3.3 风暴潮与增减水
2.2.4 海流
2.2.4.1 潮流性质
2.2.4.2 潮流运动形式
2.2.4.3 实测潮流
2.2.5 腐蚀环境
2.2.5.1 海水腐蚀性
2.2.5.2 海土腐蚀性
2.2.6 海水温度和盐度
2.2.6.1 海水温度
2.2.6.2 海水盐度
3 研究区水深地貌基本特征
4 研究区浅地层特征
5 研究区沉积物工程性质
5.1 物理性质
5.2 力学性质
5.2.1 原位标贯实验
5.2.2 土的强度
5.3 地基土成因类型分析
6 泥沙运移与冲淤分析
6.1 海底沉积物
6.2 全潮单宽输沙量的计算
6.2.1 计算方法
6.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6.3 海底冲淤变化
6.3.1 研究区区域冲淤变化
6.3.2 人工岛附近海底冲淤变化
6.4 底床演变与海域泥沙运动综合分析
6.4.1 海域泥沙来源
6.4.2 海域泥沙运动与底床演变趋势分析
6.5 人工岛周边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
7 主要灾害地质因素
7.1 浅层气
7.2 埋藏古河道
7.3 砂土液化
8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评价
8.1 研究思路及方法
8.2 人工岛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
8.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8.2.1.1 建立评价指标
8.2.1.2 评价指标分级
8.2.2 评价指标权值分配
8.2.2.1 构造判断矩阵
8.2.2.2 判断矩阵求值
8.2.3 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8.2.4 计算评价结果
8.3 研究区评价指标特征
8.3.1 地壳稳定性评价
8.3.1.1 构造特征
8.3.1.2 地震
8.3.1.3 地面沉降
8.3.2 地基稳定性评价
8.3.2.1 地形特征
8.3.2.2 海底冲刷
8.3.2.3 持力层性质
8.3.2.4 砂土液化
8.3.2.5 埋藏古河道
8.3.3 海洋环境稳定性评价
8.3.3.1 风暴潮
8.3.3.2 海流
8.3.3.3 波高
8.3.3.4 水深
8.4 计算
9 结论
参考文献
完成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747468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背景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
2.2 海洋自然环境
2.2.1 气象
2.2.1.1 风
2.2.1.2 气温、气压
2.2.1.3 降水
2.2.1.4 雾
2.2.1.5 灾害性天气
2.2.2 波浪
2.2.3 潮位
2.2.3.1 资料来源
2.2.3.2 潮汐特征
2.2.3.3 风暴潮与增减水
2.2.4 海流
2.2.4.1 潮流性质
2.2.4.2 潮流运动形式
2.2.4.3 实测潮流
2.2.5 腐蚀环境
2.2.5.1 海水腐蚀性
2.2.5.2 海土腐蚀性
2.2.6 海水温度和盐度
2.2.6.1 海水温度
2.2.6.2 海水盐度
3 研究区水深地貌基本特征
4 研究区浅地层特征
5 研究区沉积物工程性质
5.1 物理性质
5.2 力学性质
5.2.1 原位标贯实验
5.2.2 土的强度
5.3 地基土成因类型分析
6 泥沙运移与冲淤分析
6.1 海底沉积物
6.2 全潮单宽输沙量的计算
6.2.1 计算方法
6.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6.3 海底冲淤变化
6.3.1 研究区区域冲淤变化
6.3.2 人工岛附近海底冲淤变化
6.4 底床演变与海域泥沙运动综合分析
6.4.1 海域泥沙来源
6.4.2 海域泥沙运动与底床演变趋势分析
6.5 人工岛周边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
7 主要灾害地质因素
7.1 浅层气
7.2 埋藏古河道
7.3 砂土液化
8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评价
8.1 研究思路及方法
8.2 人工岛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
8.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8.2.1.1 建立评价指标
8.2.1.2 评价指标分级
8.2.2 评价指标权值分配
8.2.2.1 构造判断矩阵
8.2.2.2 判断矩阵求值
8.2.3 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8.2.4 计算评价结果
8.3 研究区评价指标特征
8.3.1 地壳稳定性评价
8.3.1.1 构造特征
8.3.1.2 地震
8.3.1.3 地面沉降
8.3.2 地基稳定性评价
8.3.2.1 地形特征
8.3.2.2 海底冲刷
8.3.2.3 持力层性质
8.3.2.4 砂土液化
8.3.2.5 埋藏古河道
8.3.3 海洋环境稳定性评价
8.3.3.1 风暴潮
8.3.3.2 海流
8.3.3.3 波高
8.3.3.4 水深
8.4 计算
9 结论
参考文献
完成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747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747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