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7年中国近海水域赤潮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3-05-31 00:09
通过收集整理2001—2017年相关数据,对我国近海海域赤潮爆发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海域赤潮发生规律呈先增后减趋势,2001—2005年,近海赤潮面积和频次大幅度增加,2006—2017年则明显减少。2008—2017年,我国发生赤潮608次,引发赤潮的第一优势物种有65种。其中,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是引发赤潮次数最多的生物,共计106次。各海区赤潮的影响因素有差异:渤海区赤潮面积变化主要受营养盐和总氮影响,东海区赤潮面积和次数变化与营养盐、总氮、总磷和亚硝态氮显著相关,南海区赤潮面积变化与污染物入海量和CODcr显著正相关(P<0.05)。为进一步减少赤潮爆发,提出我国近海海域赤潮防治建议:建设在线监测站点,采取因区制宜的管控措施,加强源头排污管理,完善应急响应体系,进行海洋生态修复。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近海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
2.2 近海海域引发赤潮的种类分析
2.3 赤潮爆发的影响因素
2.3.1 海水富营养化
2.3.2 入海污染物
2.3.3 相关性分析
3 赤潮管理对策与建议
4 结论
本文编号:3825302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近海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
2.2 近海海域引发赤潮的种类分析
2.3 赤潮爆发的影响因素
2.3.1 海水富营养化
2.3.2 入海污染物
2.3.3 相关性分析
3 赤潮管理对策与建议
4 结论
本文编号:3825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82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