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波浪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04 03:57
利用SWAN波浪数值模式和ECMWF的ERA-Interim风场数据建立模型,对中国南海地区1981-2012的波浪进行了计算。利用浮标实测波浪资料进行对比验证后发现,波浪的计算结果良好。利用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的结论:1.有效波高距平场的EOF分解结果显示,第一模态解释了波浪变化的最主要形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第二模态反映了季风的季节转换对有效波高的影响;第三模态代表的可能是地形的某种变化对有效波高变化的影响。2.整个南海地区主体的常浪向为NE,强浪向以NE和N为主,这主要是由于风速大且持续时间长的冬季风造成的。3.南海冬季有效波高最大,主要是受冬季风影响;夏季西南季风对南海南部的影响大于北部。4.100年一遇重现期有效波高整体北大南小,北部接近17m,南部为9m左右。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22867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图5 有效波高距平场第三模态空间分布
图4有效波高距平场第二模态空间分布图6有效波高距平场前三模态时间系数
图6 有效波高距平场前三模态时间系数
图5有效波高距平场第三模态空间分布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率为74.76%。其空间分布的大值区域呈现出从越南的东部到吕宋海峡的NE-SW方向的分布,此区域的波浪变化比较大。大值的中心区域位于海南岛以东吕宋海峡以西。此外,有效波高距平场的第一空间模态在南海的大部分地区为正值,说明整个南....
图7 代表点的位置图
为了分析波浪要素的分布特征,本文在南海内选取了15个具有代表性的点对其进行分析。具体位置见图7。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南海地区的波浪方向受季风的影响明显。夏季(6-8月)由于西南季风爆发的影响,整个南海除了点6常浪向为SE以外,其他地区的常浪向皆为SW或者S向,中南部的常浪向频率大都....
图1 计算海域的水深地形图
模式采用的水深地形数据来自NOAA(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的ETOP1数据。ETOP1数据包含了全球范围内的海洋水深和陆地高程,其空间分辨率为1/60°×1/60°,精确度较高(图1)。1.2.2风场
本文编号:4022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402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