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南大洋与南海颗粒物运移与输出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18 19:42
  海洋颗粒物的运移与输出过程是目前海洋碳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其中颗粒有机碳(POC)的输出通量更是衡量海洋生物泵运转效率的重要指标,并且决定着海洋颗粒活性元素和化学组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速率。对此领域的深入研究,对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均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Fe(OH)3共沉淀-α能谱-β计数方法测定上层海洋234Th的放射性比活度。将234Th-238U不平衡方法应用于南大洋普里兹湾和南海真光层中颗粒物运移、输出过程以及世界大洋表层水中的234Th清除、迁出情况的研究,加深了对南海碳循环过程的认识,推进了我国在南大洋普里兹湾海域颗粒物与生源要素循环与输出方面的研究,描绘了世界大洋表层水中的颗粒物清除、迁出图像。主要结果如下: 普里兹湾陆架区和陆坡区各站位真光层POC输出通量分别为169.31和55.42 mmol C m-2 d-1,ThE比值为分别为0.61和0.25,表明陆架区颗粒物的清除、迁出过程要比陆坡区活跃,普里兹湾海域夏季具有较高的生物泵运转效率,可能...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变暖与碳循环
        1.1.2 海洋碳循环与生物泵
        1.1.3 真光层颗粒动力学与234Th-238U 不平衡
    1.2 选题意义
    1.3 论文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4 小结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
    2.2 样品采集和前处理
    2.3 主要仪器和化学试剂
    2.4 铀、钍同位素的富集、分离、纯化和测定
        2.4.1 铀、钍同位素的富集、分离和纯化
            2.4.1.1 溶解态铀、钍的富集和分离
            2.4.1.2 溶解态铀、钍的纯化和制源
            2.4.1.3 颗粒态铀、钍样品的处理
        2.4.2 铀、钍同位素的放射性测量
        2.4.3 相关计算公式
    2.5 其他相关要素测定
    2.6 234Th 清除模型
        2.6.1 清除模型概述
        2.6.2 不可逆稳态清除模型
    2.7 小结
第3章 南大洋普里兹湾颗粒物运移与输出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3.2.1 样品采集
        3.2.2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研究海区的水文及化学要素
        3.3.2 238U 的放射性比活度及分布
        3.3.3 234Th 的放射性比活度及分布
        3.3.4 234Th 与238U 的放射性活度比及分布
        3.3.5 POC 含量及分布
        3.3.6 234Th 清除、迁出速率和停留时间
        3.3.7 234Th-238U 不平衡估算POC 输出通量
        3.3.8 ThE 比值
    3.4 小结
第4章 南海颗粒物运移与输出的 234Th- 238U 示踪研究
    4.1 研究区域概况
    4.2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4.2.1 样品采集
        4.2.2 分析方法
    4.3 结果和讨论
        4.3.1 研究海区水文要素
        4.3.2 POC 含量及分布
        4.3.3 238U 的比活度和分布
        4.3.4 234Th 的比活度及分布
        4.3.5 234Th 与238U 放射性活度比及分布
        4.3.6 234Th 清除、迁出速率和停留时间
        4.3.7 从234Th-238U 不平衡看真光层层化结构
        4.3.8 234Th-238U 不平衡估算POC 输出通量
        4.3.9 ThE 比值
    4.4 南大洋普里兹湾与南海颗粒物运移与输出的对比
    4.5 小结
第5章 世界大洋表层水中 234Th-238U 的不平衡
    5.1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5.2 温度、盐度分布
    5.3 238U 放射性比活度及分布
    5.4 234Th 的放射性比活度及分布
    5.5 234Th 与238U 的活度比及分布
    5.6 234Th 的清除、迁出速率和停留时间
    5.7 表层POC 输出通量
    5.8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28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4028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9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