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发布时间:2017-10-09 15:00

  本文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更多相关文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测试系统 控制板 单片机 LabVIEW


【摘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能源,具有无污染、体积小、转换效率和能量密度高、可低温启动等优势。世界各国也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PEMFC在便携式电源、车用动力电源、分布式发电站等领域的应用。但是,从PEMFC前期研发到后期验证和制造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研发阶段,测试系统帮助确定和优化能量输出的特征,以提高电池的寿命和鲁棒性;验证阶段,测试系统帮助优化设计降低成本,以备大规模生产;制造阶段,测试系统用于监测电池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在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研发领域,国外起步比早、技术积累多、专业性强、产品种类丰富;国内起步晚、技术积累匮乏、商业化的产品很少。然而,国外设备普遍价格昂贵,使用灵活性和兼容性差。我们需要的测试系统要求具有极高的兼容性和灵活性:不仅能够满足现阶段的测试需求,同时可以根据新的测试需求来探索新的测试技术,验证新的测试方法。本文从现阶段自身实验室的测试需求出发,在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搭建出了一套具有极高灵活性和兼容性的PEMFC测试系统。文中详细阐述了该项目从需求分析、架构搭建、方案制定到具体研发和验证的整个过程,主要的工作成果如下:1、分析指出测试系统应具有精确测量、快速响应、稳定运行、记录数据、安全保护、易于操作、有扩缩性和界面良好等功能需求。为满足功能需求,提出了模块化、开放性的系统架构:各模块单独稳定运行,模块间相互兼容;系统是开放的,支持模块的扩充和缩减。分析指出各模块(子系统)详细的技术需求指标,选配满足指标的相关仪器和传感器。结合不同仪器和传感器的不同信号类型和通讯方式,提出了测试系统的实现方案:将所有模拟类信号的监测,归总到一个带RS485通讯功能的采集卡来实现;设计开发一个带三路RS485端口、一个RS232端口、一个USB串口、两个电磁阀驱动端口等的核心控制板卡。控制板卡通过USB端口与上位机通讯,通过其他端口与各个仪器和传感器通讯。2、基于STM32单片机,设计出核心控制板卡的硬件原理图:包括STM32最小系统,电源电路,外围接口电路,状态指示和传感电路等。完成布局、布线、打板、焊接和调试等工作后,开发出了一个结构紧凑、性能稳定的印刷电路板(PCB)。为控制板编写了双线程的底层驱动代码:一方面实现控制板对仪器和传感器的监测和控制;一方面实现控制板和上位机的通讯。参考Module Bus规范,制定出控制板与上位机间的通讯协议:具有两字节字头,一个地址码,一个功能码,八字节数据位,两字节求和校验。3、基于LabVIEW平台,设计出可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存储和显示的上位机架构(队列消息处理架构)。自定义了前面板控件,编写出所有可被调用的子Ⅵ;详细介绍了架构内各个消息处理循环的控制逻辑,给出相关实现代码;最后,简单介绍了上位机的UI(用户界面)的设计和优化。经过不断地调试和改进,本文设计开发的PEMFC测试系统可实现如下指标:100ms一次的数据更新,24h持续稳定运行,75W放电功率,200个放电步骤,256次放电循环,支持燃料电池特有的0V放电状态,大于10M的数据存储容量。该测试系统目前已完全满足实验室对PEMFC测试的基本需求。同时,具有极高兼容性和灵活性的系统架构,对于探索新的燃料电池测试技术和控制算法,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测试系统 控制板 单片机 LabVIEW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3
  • 1.1 PEMFC工作原理与测试系统简介12-17
  • 1.2 燃料电池测试系统国内外研究进展17-21
  • 1.2.1 国外进展18-20
  • 1.2.2 国内进展20-21
  •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本文主要工作21-23
  • 第二章 测试系统架构的设计23-30
  • 2.1 功能需求分析23-24
  • 2.2 技术需求分析24-25
  • 2.3 测试系统整体架构的搭建25-29
  • 2.3.1 测试系统相关仪器的选择26-27
  • 2.3.2 测试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27-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控制板硬件电路和底层驱动的设计与开发30-46
  • 3.1 控制板硬件电路的设计30-35
  • 3.1.1 STM32的最小系统30-32
  • 3.1.2 外围接口电路的设计32-33
  • 3.1.3 PCB的布局布线33-35
  • 3.2 控制板底层代码的编写35-44
  • 3.2.1 定义变量35-37
  • 3.2.2 初始化配置37-38
  • 3.2.3 控制板对下位机的监测38-39
  • 3.2.4 上位机对控制板的监控39-44
  • 3.3 本章小结44-46
  • 第四章 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46-67
  • 4.1 上位机程序的整体架构46-50
  • 4.2 上位机程序的编写50-62
  • 4.2.1 前面板控件与子Ⅵ的编写50-55
  • 4.2.2 主消息处理循环的编写55-56
  • 4.2.3 串口通讯消息处理循环的编写56-59
  • 4.2.4 数据存储消息处理循环的编写59-60
  • 4.2.5 自动测试功能的编写60-62
  • 4.3 上位机程序的UI设计62-65
  • 4.4 本章小结65-67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7-73
  • 参考文献73-80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80-81
  • 致谢81-82
  • 附录82-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信;密封性智能测试系统[J];轻工机械;1998年01期

2 陆鑫民;洪鹰;;灰铸铁机械性能及成份微机测试系统通过技术鉴定[J];中国铸机;1987年01期

3 柴春吉;浅谈测试系统的抗干扰技术[J];机电工程技术;2004年04期

4 宋惠玲,叶鸣凤,陶萌,盛世民,郭继坤;键盘输入水平测试系统[J];黑龙江矿业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5 ;联机电化学智能测试系统[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4年03期

6 张宗社,苗素军,骆念海;微机点载荷测试系统[J];煤矿机械;2001年05期

7 徐作耀;微机化缫丝张力测试系统[J];丝绸;1990年12期

8 岳丰田;竖井冻结温度场微机测试系统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9 付一良,张伟民,蒲嘉陵;静电照相光电测试系统的研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10 宋文爱,潘德恒,曹美珍;多套测试系统比对试验中标准差处理方法[J];宇航计测技术;1996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琳;李耀峰;;测试系统诊断技术的发展[A];2008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论文集[C];2008年

2 彭绪富;;远程测试系统的设计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曾渭平;丁颖;董锁利;张建兰;;飞机试验中测试系统的发展与革新[A];2011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胡璞;张奕芸;郑伟涛;;力量训练测试系统[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5 王欣;卓光祥;;脉冲电流光纤数字化测试系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6 罗骐先;傅翔;宋人心;朱大铮;王五平;;冲击反射法探测混凝土内部缺陷与厚度的方法及测试系统[A];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7 秦小辉;周兵;陈次昌;季全凯;;水轮机模型试验台测试系统的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8 卞学红;唐武忠;曾渭平;薛战军;;飞机起落架位置检测与收放控制测试系统校准技术研究[A];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胡金华;刘旺锁;;一种专家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舰船电子装备维修理论与应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修理学组第四届年会暨信息装备保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康真威;秦会斌;;脉冲磁性测试系统的硬件电路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黎明;比例遥控电路的生产测试系统[N];电子报;2007年

2 通讯员 姜丽丽;我国试飞测试系统达到国际水平[N];中国航空报;2000年

3 林鸣;重点工程机载测试系统技改获重大成果[N];中国航空报;2004年

4 朱自强;AIDC模拟测试系统[N];中国民航报;2006年

5 ;安捷伦推出三款测试系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6 记者 刘颖;凯翔售出发电机组智能测试系统[N];中国船舶报;2008年

7 张东;国内IC测试业:降低成本满足主要芯片需求[N];中国电子报;2008年

8 许洁;华为112宽带测试系统应用于南昌电信[N];人民邮电;2004年

9 特约记者 姜丽丽;新机定型试飞实现安全高效保障[N];中国国防报;2000年

10 罗德与施瓦茨公司;高品质测试系统解决CDMA网络优化[N];通信产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晓辉;大规模数字逻辑器件的单粒子效应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4年

2 詹惠琴;测试系统的Petri网建模和性能分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黄传动;通信协议的分布式测试方法研究和测试系统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吕富勇;基于精简串行总线的小型模块化测试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邓启煌;多场耦合条件下MSP测试系统的建立及在PZT陶瓷中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2年

6 张敏;采后果蔬热导率测试系统研究及其内部传热温度场模拟[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斌智;组合可调式超音速分离器设计与测试系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罗亚军;通用测试仪器硬件共享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5年

3 张云雷;基于CompactRIO的刹车性能车载测试系统[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何磊;基于TPC-DS的测试系统研发[D];复旦大学;2013年

5 夏玉龙;基于虚拟仪器的电机测试系统[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6 李波;井径测量仪力臂反推力特性及电位计线性度测试系统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伍城;推力矢量控制装置与测试系统研究与设计[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8 齐琪;远程卫星测试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朱秋扬;小卫星供配电测试系统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王悦;互联网质量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00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000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c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