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多孔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发布时间:2017-10-11 14:30

  本文关键词: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多孔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更多相关文章: 聚偏氟乙烯 多孔膜 氧化石墨烯 吸附性能 油水分离


【摘要】: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在环境、电子、化学、能源及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降低成本、扩展薄膜应用是促使膜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目前研究者致力于提高薄膜的耐污染性、油水分离性能及抗化学腐蚀性。市场上常见的高分子膜材料主要有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聚醚砜(Polyether sulfone)、聚四氟乙烯(Polytetra fluorothylene, PTFE)和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等。PVDF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化学腐蚀性、介电性,且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常用于制备高性能薄膜。但是PVDF薄膜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亲水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易受到污染而降低薄膜的使用寿命,不利于实际生产应用;二是虽有一定的疏水性,但通过一般方法制备的PVDF薄膜不具有超疏水性,不可作为油水分离薄膜使用。因此,增加PVDF薄膜的亲水性以延长PVDF薄膜的使用寿命,或通过特殊方法制备超疏水性的PVDF薄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以探索具有较好亲水性的PVDF多孔膜和具有超疏水性的PVDF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工艺为目的。首先通过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PVDF薄膜形貌和晶型的影响,例如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其次,探索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PVP)和GO对PVDF多孔膜结构的影响,进而研究其对PVDF多孔膜亲水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PVDF/CNTs纳米复合材料纤维膜,并测试了PVDF/CNTs纳米复合材料纤维膜的油水分离性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分别将GO或CNTs引入到PVDF溶液中,利用浸没沉淀法制备了PVDF/GO及PVDF/CNTs复合材料多孔膜。由于GO的表面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羧基、羟基、羰基),这些极性基团的存在能够增强铸膜液与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溶剂和非溶剂之间的交换速率增加。因此PVDF/GO复合材料薄膜表面孔径的平均尺寸随G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表面孔数量随GO含量的增加而增多,截面蜂窝状孔的尺寸随G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CNTs是PVDF优异的成核剂,在成膜过程中CNTs会诱导PVDF的结晶相分离,从而导致薄膜表面出现较多的瘤状结构,表面孔的数量减少。由于CNTs表面不含有极性含氧官能团,不会加速溶剂和非溶剂的交换速率,因此PVDF/CNTs薄膜截面孔形状及平均孔径尺寸未发生变化。(2)通过接触角测试发现PVDF/PVP/GO复合材料多孔膜的水接触角随着G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其中纯PVDF薄膜具有最大的水接触角(80.9°),PVDF/PVP/GO2样品具有最小的水接触角(49.7°)。通过形貌表征可知PVP的加入可以诱导表面大孔及截面指状孔数量的增加。GO的加入可减小微滤膜表面孔径尺寸,增加截面大孔的尺寸。因此PVDF/PVP/GO复合材料薄膜的孔隙率随着PVP和GO的加入而增大,其中PVDF/PVP/GO2样品具有最大的孔隙率(93.3%)。通过吸附性能测试,发现PVDF/PVP/GO复合材料多孔薄膜吸附亚甲基蓝的能力随着GO含量的增加而增强,PVDF/PVP/GO2多孔膜吸附亚甲基蓝的能力最强。(3)研究了纺丝液浓度、溶剂类型、湿度对PVDF纳米纤维膜结构的影响。当PVDF纺丝液浓度从15%(质量体积比)逐渐增加到25%时,串珠结构逐渐消失,纤维的直径均匀。在加湿条件下,溶剂会跟空气中的水发生交换,聚合物的表面形成聚合物的稀相和浓相,稀相逐渐长大,形成微纳米孔,因此在加湿条件下制备的纤维表面有很多纳米级微孔。接触角测试表明PVDF/CNTs纳米复合材料纤维膜的水接触角随CNTs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所有纤维膜都具有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其中PVDF/CNTs1样品具有最好的油水分离性能。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 多孔膜 氧化石墨烯 吸附性能 油水分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051.89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一章 前言14-28
  • 1.1 引言14
  • 1.2 聚偏氟乙烯概述14-19
  • 1.2.1 PVDF晶型简介15-17
  • 1.2.2 聚偏氟乙烯膜的研究进展17-19
  • 1.3 PVDF薄膜制备方法19-23
  • 1.3.1 相转化法19-22
  • 1.3.2 静电纺丝法22-23
  • 1.4 PVDF薄膜的亲水改性23-26
  • 1.4.1 引入第二组分改善PVDF薄膜亲水性23-25
  • 1.4.2 PVDF薄膜表面改性25-26
  • 1.5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26-28
  • 1.5.1 本论文的目的及意义26-27
  •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7-28
  • 第二章 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对PVDF多孔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28-48
  • 2.1 引言28-29
  • 2.2 实验部分29-32
  • 2.2.1 实验原料29
  • 2.2.2 实验设备29-30
  • 2.2.3 样品制备30-31
  • 2.2.4 测试与表征31-32
  • 2.3 结果与讨论32-47
  • 2.3.1 GO对PVDF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32-35
  • 2.3.2 GO含量对PVDF薄膜孔隙率的影响35-36
  • 2.3.3 GO对PVDF薄膜结晶行为的影响36-38
  • 2.3.4 GO对PVDF薄膜β晶型相对含量的影响38-41
  • 2.3.5 CNTs对PVDF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41-43
  • 2.3.6 CNTs对PVDF薄膜结晶行为的影响43-45
  • 2.3.7 CNTs对PVDF薄膜β晶型相对含量的影响45-47
  • 2.4 本章小结47-48
  • 第三章 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氧化石墨烯调控PVDF薄膜结构性能的研究48-64
  • 3.1 引言48-49
  • 3.2 实验部分49-50
  • 3.2.1 实验原料49
  • 3.2.2 实验设备49
  • 3.2.3 样品制备49-50
  • 3.2.4 测试与表征50
  • 3.3 结果与讨论50-62
  • 3.3.1 PVP和GO对PVDF薄膜亲水性的影响50-51
  • 3.3.2 PVP和GO对PVDF薄膜结构的影响51-56
  • 3.3.3 GO含量对PVDF/PVP/GO复合材料薄膜亲水性的影响56
  • 3.3.4 GO含量对PVDF/PVP/GO复合材料薄膜结构的影响56-60
  • 3.3.5 多孔薄膜的吸附性能分析60-62
  • 3.4 本章小结62-64
  • 第四章 静电纺丝法制备超疏水PVDF纳米纤维膜64-79
  • 4.1 引言64-65
  • 4.2 实验部分65-68
  • 4.2.1 实验原料65
  • 4.2.2 实验设备65
  • 4.2.3 样品制备65-67
  • 4.2.4 测试与表征67-68
  • 4.3 结果与讨论68-78
  • 4.3.1 制备条件对PVDF纳米纤维膜的影响68-72
  • 4.3.2 PVDF/CNTs纳米复合材料纤维膜的研究72-76
  • 4.3.3 PVDF/GO纳米复合材料纤维膜的研究76-78
  • 4.4 本章小结78-79
  • 结论及展望79-81
  • 致谢81-82
  • 参考文献82-95
  • 附录95-9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航;吴立新;;水滴模板法构筑蜂窝状有序多孔薄膜[J];化学进展;2010年09期

2 马恒宇;谢富丞;田野;王晓琳;;气息图案法制备规整多孔薄膜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1年02期

3 耿风华;陈健壮;赵巧玲;李剑;马志;;呼吸图法制备聚亚甲基-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多孔薄膜[J];化学学报;2011年22期

4 于冰;王济磊;丛海林;李晓红;乔圣林;;基于气息图案法有序多孔薄膜的制备改性及应用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1年11期

5 唐华生;;金属和陶瓷多孔薄膜材料的制造和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2年01期

6 ;一种自支撑的聚苯胺多孔薄膜的制备方法[J];现代化工;2009年S1期

7 吕会朝;徐慎刚;赵巧玲;黄晋;曹少魁;马志;;基于聚亚甲基的三嵌段聚合物:合成及其多孔薄膜的制备[J];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8 陈淑华;唐电;;模板制备钛基铂多孔薄膜的形貌观察[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9年03期

9 于春玲,翟锦,高雪峰,万梅香,江雷,李泽生,李铁津;掺杂态聚苯胺蜂窝状有序多孔薄膜的制备及形成机制的探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7期

10 高芳亮;李生英;陈宏基;吴忠华;李志宏;;聚甲基硅氧烷纳米多孔薄膜的微孔结构分析[J];材料研究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辉;刘艳;郝京诚;;多孔有序薄膜的构筑及其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马洪敏;郝京诚;;蜂窝状纳米金复合物多孔薄膜[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郝京诚;;界面自组装构筑蜂窝状多孔薄膜[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李雁涛;霍启升;;自组装制备功能化的金属有机多面体纳米笼材料及其蜂窝状有序多孔薄膜[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夏钟福;马珊珊;朱伽倩;张冶文;朱建伟;Gerhard-MulthauptR.;KuenstlerW.;;双极性空间电荷有机多孔薄膜驻极体的压电性[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牛振江;孙雅峰;李则林;岑树琼;;电沉积铅纳米线三维多孔薄膜[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7 王继磊;于冰;丛海林;;聚苯醚有序多孔薄膜的制备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C];2013年

8 吴静雅;胡道道;;聚丙烯酰胺多孔薄膜制备及其光散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9 毛立群;郭泉辉;郭新勇;杨建军;张治军;李庆霖;;TiO_2多孔薄膜催化剂的研制[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贾丽超;蔡伟平;;半导体微/纳结构多孔薄膜的结构调控气敏特性及其器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才华;多孔薄膜激光诱导损伤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培涛;长脉冲激光辐照下多孔薄膜激光损伤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志锋;ZnO有序多孔薄膜的模板组装及电极性能[D];天津大学;2006年

4 刘国奇;溶胶—凝胶纳米TiO_2多孔薄膜的结构有序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杨立荣;纳米ZnO多孔薄膜的湿化学法制备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彭亮;N掺杂纳米TiO_2及其多孔薄膜的制备以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泽敬;气息图案法制备三醋酸纤维素有序多孔薄膜及其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3 郑雪芹;海藻酸钙复合多孔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4 甘霖慧;Nb掺杂二氧化钛多孔薄膜的制备及氧敏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刘小浩;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多孔薄膜的制备与表征[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徐涛;蜂窝状聚氨酯多孔薄膜的制备及其粘附行为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7 李宗周;层状双氢氧化物多孔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分子印迹领域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2年

8 王济磊;聚合物有序多孔薄膜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9 金云霞;聚酰亚胺纳米多孔薄膜的合成及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周晓梅;基于静态呼吸图法制备蜂窝状有序多孔薄膜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3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013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2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