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微晶纤维素诱导制备纳米二氧化锡及其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纳米微晶纤维素诱导制备纳米二氧化锡及其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微晶纤维素 SnCl_4·5·H_2O 纳米二氧化锡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降解
【摘要】:纳米二氧化锡是一种n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气敏特性和光电性能,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应用于气敏和湿敏元件、电极材料、光学玻璃、催化剂、功能陶瓷等方面。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其中生物模板法是借鉴和利用天然生物结构来实现制备特殊材料结构的一条绿色、高效、便捷的新途径,因此近年来生物模板法一直备受关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有机物之一,它是一种多羟基的高分子物质,可以在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超分子,用作模板来引导纳米晶体的生长。利用纤维素制备纳米材料具有诸多优点,如纤维素资源丰富、可再生、成本低廉等。本研究采用SnCl_4·5H20作为锡源前驱物、纳米微晶纤维素CNC为模板、乙醇-水作为混合溶剂,在室温下制备得到了SnO_2-CNC样品,煅烧后得到了纳米SnO_2样品。对制备得到的纳米SnO_2样品和SnO_2-CNC样品进行TEM、XRD、TG表征;研究了 SnCl_4加入量、SnCl_4浓度、反应时间、锻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纳米SnO_2粒径大小的影响,对SnO_2-CNC样品和Sn02样品在弱紫外光照下对甲基橙的光降解性能进行了表征,在弱紫外光照5小时后,SnO_2-CNC样品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均优于SnO_2样品,得出SnO_2-CNC样品有更好的光催化效果。对SnO_2-CNC样品进行了氮掺杂改性,并对SnO_2-CNC-N样品进行了 XRD、TG表征,并与SnO_2-CNC样品的XRD、TG结果进行了对比,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对SnO_2-CNC-N样品进行了弱紫外光光降解甲基橙性能的表征,并且与前面制备的SnO_2样品进行了比较,光降解时间达到5小时后氮掺杂样品的光降解性能并不全高于原始产物SnO_2。分析了不同样品的光降解变化趋势及原因。对SnO_2-CNC-N样品与前面制备的SnO_2-CNC样品进行了光降解甲基橙比较,得到进行氮掺杂的N-CNC-SnO_2样品在弱紫外光照射下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均优于未掺杂N的SnO_2-CNC样品。采用两种制备方法对SnO_2-CNC样品进行了银掺杂改性,探讨了其反应机理,并对SnO_2-CNC-Ag样品进行了 TEM表征。对两种制备方法生成的SnO_2-CNC-Ag样品进行了弱紫外光光降解甲基橙性能的表征,得到样品的光降解性能随着银离子浓度的提高呈现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对银掺杂SnO_2-CNC样品与SnO_2-CNC样品进行了光降解甲基橙比较,得出银掺杂的SnO_2-CNC样品比未掺杂的SnO_2-CNC样品表现出较优的光降解性能。对银掺杂SnO_2-CNC样品与氮掺杂SnO_2-CNC样品进行了光降解甲基橙比较,得出大部分银掺杂的SnO_2-CNC样品比氮掺杂的SnO_2-CNC样品表现出较优的光降解性能。
【关键词】:纳米微晶纤维素 SnCl_4·5·H_2O 纳米二氧化锡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降解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TQ134.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23
- 1.1 纳米微晶纤维素9-12
- 1.1.1 纳米微晶纤维素简介9
- 1.1.2 CNC的制备9-12
- 1.1.3 CNC的应用12
- 1.2 二氧化锡12-18
- 1.2.1 SnO_2的结构和活性特点12-14
- 1.2.2 纳米SnO_2的制备方法14-17
- 1.2.3 纳米SnO_2材料的应用17-18
- 1.3 天然纤维素物质模板制备功能纳米材料18-21
- 1.3.1 天然纤维素物质模板制备TiO_220-21
- 1.3.2 天然纤维素物质模板制备SnO_221
- 1.3.3 天然纤维素物质模板制备氧化铟锡21
- 1.4 本实验的提出与意义21-23
- 2 材料与方法23-26
- 2.1 实验材料23
- 2.2 实验药品23
- 2.3 实验仪器23-24
- 2.4 实验方法24-25
- 2.4.1 纳米微晶纤维素CNC的制备24
- 2.4.2 纳米SnO_2的制备24
- 2.4.3 室温制备纳米SnO_2-CNC24-25
- 2.4.4 氮掺杂纳米SnO_2的制备25
- 2.4.5 银掺杂纳米SnO_2的制备25
- 2.5 分析测试方法25-26
- 2.5.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25
- 2.5.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25
- 2.5.3 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25
- 2.5.4 热重(TG)分析25
- 2.5.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分析25-26
- 3 结果与讨论26-53
- 3.1 CNC的制备26-27
- 3.2 纳米SnO_2的制备27-28
- 3.3 SnO_2-CNC的制备28-39
- 3.3.1 SnO_2-CNC的TEM分析28-29
- 3.3.2 SnO_2-CNC的FT-IR分析29-31
- 3.3.3 SnO_2-CNC的XRD分析31-32
- 3.3.4 SnO_2-CNC的TG分析32-33
- 3.3.5 不同反应条件对SnO_2-CNC晶粒尺寸大小的影响33-36
- 3.3.6 SnO_2-CNC的光催化性能36-39
- 3.4 氮掺杂纳米SnO_2的制备39-45
- 3.4.1 SnO_2-CNC-N的XRD分析40-41
- 3.4.2 SnO_2-CNC-N的TG分析41-42
- 3.4.3 SnO_2-CNC-N的光催化性能测试42-45
- 3.5 银掺杂纳米SnO_2的制备45-53
- 3.5.1 SnO_2-CNC-Ag的TEM分析46
- 3.5.2 SnO_2-CNC-Ag的光催化性能分析46-53
- 4 结论53-55
- 4.1 论文结论53-54
- 4.2 论文创新之处54-55
- 5 展望55-56
- 6 参考文献56-63
-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3-64
- 8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民;;生产二氧化锡的新方法[J];云南化工技术;1983年01期
2 刘立尧;二氧化锡中铅、铜、铋的导数极谱测定[J];冶金分析;1987年03期
3 杨林宏,张建成,沈悦;分散剂对纳米相二氧化锡制备的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姚程;盛嘉伟;张俭;;叶腊石基锑掺杂二氧化锡复合导电粉体的制备及电性能[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5 ;用二氧化锡作发热体生产中碱玻璃纤维[J];玻璃纤维;1973年01期
6 李国盛;;用国产二氧化锡配制乳白釉[J];陶瓷;1986年01期
7 杨国栋;;锡精矿化学法制取二氧化锡及氧化亚锡的技术实践[J];云南冶金;1987年06期
8 陶东平;;气体还原二氧化锡的非等温过程动力学[J];化工冶金;1988年04期
9 赵兰英,程虎,李翎;三元络合光度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锡[J];职业医学;1989年05期
10 戴元宁;难选锡中矿液相氧化法制取二氧化锡[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9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海燕;戴洪兴;何洪;;蠕虫状介孔二氧化锡的合成及表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农永萍;;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锡中铅、铜的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有色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第八届全国锡锑冶炼及加工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汪庆卫;宁伟;蒋守宏;沈玉君;;二氧化锡电极的研究及其发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4 汪庆卫;宁伟;蒋守宏;沈玉君;;二氧化锡电极的研究及其发展[A];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娜;李大光;赵丰华;傅维勤;;二氧化锡纳/微米结构材料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刘畅;匡勤;谢兆雄;郑兰荪;;不同贵金属负载的二氧化锡纳米八面体的气敏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陈帅;齐利民;;二氧化锡纳米棒阵列的可控合成及其高倍率锂电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陈帅;齐利民;;二氧化锡介晶纳米棒阵列及其复合结构的可控合成与锂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9 宗福建;李立君;崔晓东;马洪磊;马瑾;张锡健;计峰;肖洪地;;二氧化锡纳米线的生长机理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10 李蕾;曲风玉;;分子筛模板法合成二氧化锡介孔材料及其气敏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刚;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汪庆卫;稀土掺杂二氧化锡陶瓷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3 王磊;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扩展[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管越;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夏鑫;二氧化锡纳米纤维结构构建及其性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6 江名喜;配合—水热氧化法合成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末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甘露;纳米二氧化锡气敏薄膜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方丽梅;金属离子改性的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特性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秦苏梅;SnO_2基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宇曦;负载型二氧化锡基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甲醇电氧化催化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许旺旺;SnO_2/导电聚合物异质结构纳米棒阵列的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3 李颖;氧化锑锡(ATO)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史雅琪;聚苯胺及其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5 蒋建忠;三维石墨烯基氧化锡多元复合材料的锂电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6 汪文峰;二氧化锡—碳基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5年
7 陈程;氟磷共掺杂二氧化锡(FPTO)导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张硕;二氧化锡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及其在量子点敏化光伏电池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琳;NO在洁净及掺杂Cu的SnO_2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俊超;二氧化锡与伽马氧化铝纳米材料表面结构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62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062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