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散纳米氧化镁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分散纳米氧化镁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纳米氧化镁粉体由于具有独特的岩盐型结构,在功能陶瓷、催化剂、吸附剂、化妆品、耐火材料、抗菌材料、吸波材料、储氢材料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高表面能导致纳米氧化镁粉体很容易发生团聚,从而使得其在各个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如何制备高分散纳米氧化镁粉体是拓展氧化镁应用的关键之一。多元醇法制备纳米粉体具有均匀性好、分散性高的优点,但是相关制备机理仍处于不断探索中。据报道,溶剂体系的选择对于是否能成功制备高分散纳米粒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氯化镁、尿素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改进的多元醇法成功制备了分散性较好的纳米氧化镁粉体,并对制备过程中各阶段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热分析仪(TG/TG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分析手段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以乙二醇作为溶剂制备的前驱体为碱式碳酸镁,并且其形貌随着制备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当Mg~(2+)浓度为0.4 mol/L的反应体系在110℃反应8 h后,得到直径约3~5μm左右的多孔绒球状碱式碳酸镁前驱体。这些绒球由粒径大约10 nm左右的碱式碳酸镁一次粒子形成;而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当反应体系中Mg~(2+)浓度变为0.2 mol/L时,多孔绒球状前驱体变为分散度很高的球状碱式碳酸镁粉体。研究表明:以乙二醇为溶剂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前驱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Mg~(2+)浓度为0.2 mol/L的反应体系在110℃反应8 h。经分析发现,在前驱体碱式碳酸镁的形成过程中,乙二醇不仅是溶剂,还起到了分散剂的作用,因此可制备出分散性较高的碱式碳酸镁前驱体。由于反应体系中随着反应物引入的结晶水为碱式碳酸镁的制备提供了沉积条件,因此本文系统的考察了制备前驱体过程中,以乙二醇为主溶剂的反应体系中水含量对前驱体及最终产物的结构以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的水含量可以有效控制前驱体的晶体结构和优势生长面,从而使得前驱体粉体的形貌经历了纳米颗粒状-树枝状-纳米片的演变历程。当反应体系中水含量为25 m L时,所制备的前驱体变为1.5μm左右的纳米片状碱式碳酸镁粉体。在700℃焙烧后,以乙二醇为溶剂制备的纳米球状碱式碳酸镁粉体经过脱水、脱碳的热分解过程转变为粒径为50 nm左右、均匀分散的纳米氧化镁粉体。经研究表明,纳米氧化镁的形貌与前驱体基本一致,且表面含有大量活性位点。而以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剂制备的前驱体经分解变为1.2μm的多孔氧化镁纳米片。最后,利用这些高分散纳米氧化镁粉体对水溶液中的硼、锶进行了吸附性能和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镁纳米粉体对硼的吸附性能优于市售氧化镁粉体,对简单体系中硼、锶的均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32.2;TB38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英凯;赵燕禹;赵国华;商连弟;焦星;;纳米氧化镁的制备[J];化学工程;2007年06期
2 郭英凯;赵燕禹;赵国华;商连弟;焦星;;纳米氧化镁的制备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7年05期
3 曹颖;王国胜;;纳米氧化镁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J];辽宁化工;2008年01期
4 张近;纳米氧化镁合成工艺条件的研究[J];无机盐工业;1999年02期
5 凌程凤,高雪艳,杨姣,宗俊;草酸镁分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镁[J];无机盐工业;2005年09期
6 宋士涛,邓小川,孙建之,马培华,闫春燕,魏述彬;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研究[J];盐湖研究;2005年03期
7 宋士涛;邓小川;孙建之;马培华;闫春艳;魏述彬;;纳米氧化镁的制备与表征[J];无机盐工业;2005年12期
8 蒋红梅,郭人民;一种纳米氧化镁表面改性工艺的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5年01期
9 梁皓,周迎春,张启俭;纳米氧化镁的制备[J];天津化工;2005年02期
10 许珂;张保林;侯翠红;陈可可;;纳米氧化镁制备工艺综述[J];无机盐工业;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乐;张保林;侯翠红;王光龙;王斌;;菱镁矿制备高纯纳米氧化镁的实验研究[A];2009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蒋红梅;郭人民;赵小玲;;沉淀转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镁及改性工艺研究[A];2006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介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训;郭人民;;纳米氧化镁制备工艺研究[A];2005年中国镁盐生产节能降耗、利用新能源高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伟;王宝和;;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及动力学研究[A];2005年中国镁盐生产节能降耗、利用新能源高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蒋红梅;郭人民;;沉淀转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镁及表面改性工艺研究[A];2005年中国镁盐生产节能降耗、利用新能源高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程凤;高雪艳;杨姣;宗俊;;草酸镁分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镁[A];2006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介会论文集[C];2006年
7 凌程凤;高雪艳;杨姣;宗俊;;草酸镁分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镁[A];2007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降耗·环保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海霞;胡炳元;王麟生;杨广达;李强;;高分子保护沉淀法制备超细纳米氧化镁[A];2007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降耗·环保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高雪艳;凌程凤;谈技;宗俊;;冷冻干燥法制备纳米氧化镁条件的研究[A];2007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降耗·环保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世涛;乔学亮;陈建国;吴长乐;梅冰;;纳米氧化镁及其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A];2007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降耗·环保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立峰;纳米氧化镁制备新方法、新形态构造及形成过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2 王维;纳米氧化镁及其掺杂粉体的制备与吸附、抗菌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洪民;液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镁扩大实验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王辉;球形纳米氧化镁团聚粉末的制备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饶元元;改性纳米氧化镁的抗菌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罗凡;纳米氧化镁的吸附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郭利丹;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五邑大学;2016年
6 李应龙;聚酰亚胺/纳米氧化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松;高分散纳米氧化镁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16年
8 王小娟;菱镁矿的综合利用及纳米氧化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训;纳米氧化镁制备工艺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10 侯华卫;以四甲基溴化铵为添加剂液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镁工艺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70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17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