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掠射角磁控溅射沉积纳米结构氧化钨薄膜

发布时间:2017-11-12 02:25

  本文关键词:掠射角磁控溅射沉积纳米结构氧化钨薄膜


  更多相关文章: 磁控溅射 掠射角 氧化钨薄膜 纳米结构 电致变色性能


【摘要】:氧化钨是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在电致变色器件、气敏传感器、光触媒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氧化钨薄膜透射率变化高,可逆性好,相对价格低,循环使用寿命长且无毒,是研究最早的电致变色材料,同时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电致变色材料,可被应用于汽车和建筑物的玻璃上,制造节约能源,调节光线和控制热负荷的智能窗。然而,氧化钨在响应时间、致色效率及循环使用寿命等方面的不足仍制约其实际应用。本研究选择纳米结构氧化钨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直流掠射角磁控溅射和脉冲掠射角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不同衬底上成功制备了具有纳米柱状结构的氧化钨薄膜。通过XRD,SEM等分析手段表征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薄膜表面形貌、微观结构、透光度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氧分压对氧化钨薄膜形貌、结构和透光度的影响。确定了直流和脉冲电源最佳氩氧比分别为:3:2(氩气为0.3 Pa,氧气为0.2 Pa)和2:3(氩气为0.2 Pa,氧气为0.3 Pa)。(2)掠射角度对氧化钨薄膜晶体结构、形貌和透光度的影响。当掠射角度大于60°时,得到了具有纳米斜柱状结构的氧化钨薄膜。随着掠射角度增加,纳米结构明显,比表面积增大。(3)热处理对氧化钨薄膜晶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室温时,掠射角磁控溅射沉积所得氧化钨薄膜为非晶态,经过450 o C热处理后薄膜转变成单斜晶体结构,纳米柱状结构消失,纳米柱之间由于热扩散作用,彼此相连,形成了纳米多孔结构。(4)优化了在ITO/PET柔性衬底上沉积氧化钨薄膜时脉冲电源最大溅射功率和最大衬底加热电压。确定最大溅射功率是90 W,最大衬底加热电压是50 V。(5)纳米结构氧化钨薄膜的着-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10 s和2 s,致密氧化钨薄膜着-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17 s和6 s,当波长范围为500-600 nm时,光密度变化量(△OD)分别为66.42%和36.80%。可见,掠射角磁控溅射沉积所得纳米结构氧化钨薄膜电致变色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磁控溅射制备所得致密氧化钨薄膜。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36.13;TB38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由江西泰河山钨矿石所萃取氧化钨之净化研究[J];化工学报;1950年Z1期

2 徐兆华;盛奕;;由钨锰铁矿提取高纯度氧化钨[J];杭州大学学报;1959年05期

3 金万逸,马树钦;利用火花源质谱增值法定量分析氧化钨[J];质谱学杂志;1983年03期

4 王志宽;;兰色氧化钨中铵离子的直接蒸馏法测定[J];化工冶金;1983年04期

5 邵丙铣,陈祥君,郑庆平,戎瑞芬;氧化钨薄膜微型电化学器件的研究[J];分析化学;1993年07期

6 张青龙;吴国友;朱华;沈毅;;纳米氧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6年01期

7 A.K.Basu;程会文;;用干氢还原兰色氧化钨[J];湖南冶金;1980年01期

8 庞风荣;;铁水连续测温用抗氧化钨铼偶代铂铑偶的试验研究[J];铸造技术;1990年06期

9 廖寄乔,王华;氧化钨物理特征的分析[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3期

10 高麟,王世良,贺跃辉,黄伯云;绒球状结构氧化钨的制备[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苏程裕;杨宗坤;林中魁;林文;;电浆电弧气凝合成法制备氧化钨奈米棒之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余钱红;牟婉君;谢翔;李兴亮;张锐;魏洪源;;钽掺杂球形氧化钨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3 姜文伟;陈响明;;氧化钨微观结构的研究[A];2010(南昌)中西部第三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吕彦力;徐甲强;闫秀銮;李超;邵晨;;掺杂对氧化钨氨敏特性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李竹影;章铭亮;杨少红;马云;;由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掺氧化钼的氧化钨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6 刘飞;郭同义;李立方;莫小姝;甘海波;陈军;邓少芝;许宁生;;高品质氧化钨纳米线的低温定域制备工艺及单根纳米线的物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黄凯;潘清涛;杨丰;倪世兵;贺德衍;;氧化钨纳米针尖阵列的制备与场发射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王怡 通讯员 丛杉;新型氧化钨量子点电极材料问世[N];科技日报;2014年

2 ;氧化钨光触媒轻松抗菌净化空气[N];科技日报;2014年

3 《经济学人》 徐瑶 译;为光伏发电捕获更多阳光[N];中国电力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克伟;气敏和光催化导向的氧化钨纳米结构设计与改性[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2 李嘉胤;氧化钨水合物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3 徐宇兴;一维纳米结构氧化钨的制备、表征和气敏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孙士斌;低维纳米结构氧化钨和二硫化钨的制备及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叶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钨(W_(18)O_(49))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郭晓晓;纳米氧化钨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司慧兰;三氧化钨基气敏材料的形貌控制和铜掺杂对丙酮响应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年

4 陈锋;一维氧化钨纳米线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五邑大学;2016年

5 朱红波;氧化钨氢还原过程时砷致钨粉细化机理及在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6年

6 李栋栋;氧化钨作为空穴注入层提高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性能和寿命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7 宋开南;醇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钨(W_(18)O_(49))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8 温佳星;掠射角磁控溅射沉积纳米结构氧化钨薄膜[D];沈阳大学;2016年

9 徐英明;氧化钨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物理化学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10 覃红丽;介孔氧化钨和硫化钨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73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173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d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