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场内离散相油滴运移轨迹研究
本文关键词:旋流场内离散相油滴运移轨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力旋流器 流场特性 离散相 运移轨迹 聚结结构
【摘要】:水力旋流器因其特有的多种优势,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多重领域。在水力旋流器适用范围不断增大的同时,其相应的理论研究、实验设计、装备制造以及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目前关于水力旋流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的流场特性、分级情况、分离性能及操作性能上。而关于旋流器的流场特性研究,经过了数学方法、黑箱法、数值模拟及流场测定。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往的研究手段逐渐暴露出了其相应的缺陷和不足。为了进一步分析旋流器内部流场特性,本文突破以往研究方法,将基础理论、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旋流器内部流场的可视化分析。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多种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进行了直观系统的解释和评价。对增强旋流器的适应性,丰富旋流器内部流场特性理论,促进相关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油水分离用旋流场内部离散相油滴的运移轨迹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了不同入射位置、速度、粒径等不同状态下油滴在旋流场内的运移轨迹。并通过对其相应轨迹的观察及分析,指导设计出了新型的旋流入口结构,并据此提出聚结旋流思想,并进一步设计出了一种可提高旋流器分离性能的聚结结构。同时从理论上证明旋流器可不改变主体结构通过更换溢流管、底流管等提高处理能力扩展适用区间。本文将粒子成像测速技术与高速摄像技术相结合,对旋流器内部流场开展了可视化研究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的合理设计,实现了对旋流场内部离散相运移轨迹的成功探索。并通过可视化实验,得出旋流场内部衍生涡流分布及影响。通过观察油滴在旋流场内运移轨迹,得出了不同粒径大小油滴在旋流场内部的不同运移规律。同时通过对旋流场内部油核的观察分析,得出了油核随流场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为了检验和证实本文所得结论,开展室内实验及现场实验,对本文所得结论进行相关探索。并通过室内及现场实验证明了本文所涉及的新结构及理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051.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瑞福;阮美玲;;油滴天目釉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84年04期
2 赵文谦,江洧;石油以油滴形式向水下扩散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0年02期
3 武周虎,尹海龙;水面有限长油膜下油滴浓度分布及其污染带的数值计算[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1年04期
4 肖杰;;海底管线微孔泄漏油滴尺寸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8年04期
5 郑远扬;多层板油水分离器油滴脱除率的计算[J];化学工程;1987年06期
6 何光伟;潘仁云;周其云;唐舜英;袁惠根;;无机分散剂磷酸钙在油滴表面的覆盖情况[J];合成树脂及塑料;1992年03期
7 鲁江,肖人卓;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油滴的分散特性[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3年03期
8 尹钟万;杜春林;张双城;;控制油滴粒径提高油水分离效率的探讨[J];油田地面工程;1993年02期
9 查隆伟;;介绍几种制取球形液滴的方法[J];物理教学;1991年08期
10 燕永利;王瑶;山城;顾雪凡;;油滴作用下的气泡液膜破裂机理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瑞福;阮美玲;;油滴天目釉的研究[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兴剑 特约记者 庞宝龙;“最美油滴”,,用热血为战鹰“加油”[N];中国国防报;2014年
2 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 王泽斌;奶汤究竟是什么汤[N];健康报;2011年
3 ;军油滴滴不马虎[N];解放军报;2000年
4 谢帮虎(重庆);莫把“曜变”当“油滴”[N];中国商报;2003年
5 记者 白毅;北京大学揭示细胞内脂代谢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北京朝阳医院皮肤科 冉立伟;挑精油,滴进热水试试看[N];健康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玲英;复杂通道中油滴的运动规律与颗粒周围剪切力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睿;溢油分散剂效率及油滴粒径分布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张朋飞;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滴运动与聚并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邢雷;旋流场内离散相油滴运移轨迹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肖杰;海底管线微孔泄漏油滴尺寸与上升速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王金锋;油滴天目釉的形成机理及制备工艺研究[D];河北理工学院;2003年
6 孙润哲;船舶油污水中油滴电动操控和检测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7 孙宝楠;波浪破碎过程对油滴垂直混合的作用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0年
8 赵钰祥;强迫对流环境下单油滴燃烧的数值模拟[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9 付珂玮;水相中具有可控油浸润的铜表面的制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羊衍贵;超重力油浮过程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99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199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