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二氧化钛中砷
本文关键词: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二氧化钛中砷
更多相关文章: 二氧化钛 砷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硫酸 硫酸铵
【摘要】:二氧化钛中砷的检测方法中,样品前处理多数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混酸体系溶解,而采用此法处理样品,会存在钛容易水解且消解时间较长的问题。实验提出了硫酸-硫酸铵体系溶解二氧化钛样品的方法,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且反应温和,并据此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二氧化钛样品中砷的方法。实验表明,砷的质量浓度在0.50~20μg/L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方法检出限为0.05μg/L。干扰试验表明,基体钛样品中的共存元素均不干扰测定。方法用于二氧化钛实际样品分析,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95%~101%。
【作者单位】: 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攀枝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分类号】:O657.3;TQ134.11
【正文快照】: 二氧化钛又称钛白粉,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纤、涂料、塑料、造纸、橡胶、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二氧化钛本身无毒,但杂质砷则是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人体接触一定时间后就会造成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1]。我国药典规定,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时二氧化钛中砷质量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二氧化钛 清洁空气[J];江西能源;2003年02期
2 何坤荣;二氧化钛市场前景扑朔迷离[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3年23期
3 汤斌,张庆庆;一种新的二氧化钛负载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特性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于凯;;液相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J];高师理科学刊;2006年02期
5 涂启梁;付时雨;李红剑;;纳米二氧化钛在物体表面的抗菌作用[J];广州化工;2006年02期
6 解胜利;苟建霞;贾冬梅;张杰;郑晓冬;;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化工时刊;2008年04期
7 魏明杰;邵庆;吕玲红;朱育丹;刘维佳;陆小华;;二氧化钛材料微观结构与应用性能的联系[J];化工学报;2008年08期
8 汪磊;;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及其有机物定性检测研究[J];广州化工;2009年07期
9 马冰洁;于鸿雁;唐洪波;;纳米二氧化钛导电粉制备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朝玉;李俊;;氮等离子体改性二氧化钛的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於蕾;何明;陆小华;冯新;;氧化钛纳米尺度的结构分析[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2 龚黎明;银董红;喻宁亚;宋慧娟;陈恩伟;;离子液体中制备介观结构二氧化钛[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何琴玉;钱佳佳;李林;刘俊明;;掺氮二氧化钛的热电性能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赵燕禹;李勇;商连弟;王惠惠;元应仙;;常压水解法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表征及应用[A];第六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永芝;李耀先;苏红时;安冬敏;王永雷;杨清彪;;静电纺丝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线[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王云;胡彦杰;王慧婷;刘杰;李春忠;;气相法纳米二氧化钛的流化床脱酸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7 张云霞;李广海;张立德;;二氧化钛介孔球[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8 李志杰;侯博;徐耀;吴东;孙予罕;;共沉淀法制备氧化硅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游文岳;叶育玮;郭明智;简淑华;;以氧化钛奈米管制备混相二氧化钛奈米粉体[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W毢,
本文编号:1305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305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