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低温特性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混凝土低温特性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 出处:《天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超低温 混凝土 热应变 收缩徐变 预应力损失
【摘要】:混凝土低温特性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是课题组关于“超低温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材料及结构性能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309)的一个子课题。造成预应力损失的原因有很多,课题研究方向为混凝土低温特性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混凝土超低温热应变试验与混凝土低温收缩徐变试验两部分。混凝土超低温热应变试验研究了含水率、水灰比与降温速率对混凝土试件在降温过程中轴向应变的影响,并比较了降温与回温热应变曲线的差异,其中温度变化区间为常温~-165℃。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应变-温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可以将混凝土超低温热应变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常温阶段(0℃以上)、低温不稳定阶段(0℃~-70℃)、低温稳定阶段(-70℃~-120℃)与超低温阶段(-120℃以下),各变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低温不稳定阶段;混凝土在降温过程中的“逆膨胀”现象随着含水率、水灰比与降温速率的增加而明显;对比混凝土降温与回温热应变曲线,可以发现热应变回温曲线较降温曲线滞后、缓和,且回到常温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可恢复变形。在混凝土低温收缩徐变试验的前期准备阶段,课题组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超低温应变测量仪器引伸计,能够在最低温度为-165℃下正常工作。在此成功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低温温度点对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影响,并参考CEB-FIP2010规范中徐变模型表达形式,使用短期徐变试验结果来预测混凝土的名义徐变系数并且得到徐变随时间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下温度变化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不明显,但随着温度降低,混凝土的徐变明显减小,且更快趋于稳定。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立英;张大伟;;商品混凝土集料储存管理问题初探[J];山西建筑;2012年16期
2 孙家瑛;孔令鹏;;再生混凝土集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J];混凝土;2013年07期
3 赵悟;冯忠绪;董武;;RCA的循环压研破碎技术[J];混凝土;2006年06期
4 马建秦;;火灾损伤混凝土岩相学分析样品制备方法[J];混凝土;2008年09期
5 隋同波;Per Jahren;;读者问答[J];混凝土世界;2013年09期
6 胡江萍;;混凝土集料的形状描述[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6期
7 ;第五届水泥与混凝土国际会议介绍[J];硅酸盐学报;2003年02期
8 王彦君,刘梦溪,胡荣华;桩基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及评定[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5期
9 张海霞;王龙志;谭文杰;;钢渣作为配重混凝土集料的研究[J];21世纪建筑材料居业;2011年02期
10 郭万江;刘明;刘彤;;中美欧混凝土原材料标准对比[J];天津建设科技;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金山;胡连新;;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应对[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家瑛;;再生混凝土集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董建伟;朱孔繁;孙志刚;;环保型绿化混凝土的研究与实践[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2年
4 孙家瑛;蒋华钦;;再生混凝土集料特性及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丁亮;吴昊泽;谭文杰;赵华磊;刘梅;常钧;;碳酸化养护钢渣制备混凝土集料[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唐明;张大利;;可循环混凝土集料的特征性能及特征参数[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7 郭伟;秦鸿根;;分形理论在混凝土研究中的应用[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银平;肖四喜;王元汉;;混凝土细观损伤断裂力学模型[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9 刘文彬;张哲;;某高层建筑地下室一层混凝土顶板裂缝调查分析及处理措施[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强健;朱合华;;盾构管片纤维增韧混凝土高温后抗压性能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结构专业委员会四届四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洪崇恩;废混凝土在沪“重生”[N];文汇报;2007年
2 程高明 董军波 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浅析混凝土早期裂缝的防治[N];建筑时报;2011年
3 王军;冬季混凝土路面巧施工[N];伊犁日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全满;基于两尺度模型的CRCP第二阶段冲断机理与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贺智敏;蒸养混凝土的热损伤效应及其改善措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傅博;碱矿渣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4 卢志芳;考虑时变性和不确定性的混凝土桥梁收缩徐变及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雨;混凝土压电陶瓷敏感模块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麟玮;混凝土低温特性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王金枝;基于超声波方法的混凝土早期损伤识别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杜清华;混凝土的现代建筑艺术表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鲁进亮;碳化混凝土再碱化机理及技术优化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1年
5 高勇;轴力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6 戴荟郦;周期性温湿度作用下混凝土内部温湿度场的模拟计算[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7 佘安明;干燥大温差气候下混凝土含水量测定与显微结构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刘新健;基于HHT的混凝土声学特性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9 周波;混凝土细观结构的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5年
10 王剑英;混凝土试件及其衬砌结构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14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31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