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室微生物电解池强化混合脂肪酸产甲烷
本文关键词:单室微生物电解池强化混合脂肪酸产甲烷 出处:《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单室微生物电解池 混合短链脂肪酸 产甲烷 外加电压 厌氧消化
【摘要】:传统厌氧消化基质转化慢,甲烷产率和能量回收效率较低.本研究模拟厌氧酸化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废水,在批式条件下,利用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辅助厌氧消化(MEC-AD)产甲烷,考察不同外加电压(0.4 V、0.6V、0.8 V)对底物降解、甲烷产生和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化学需氧量(C OD)浓度约为7 000 mg/L时,COD的平均去除负荷由AD的(3.34±0.09)k g m-3 d~(-1)提高到MEC-AD的(6.86±0.04)kg m-3 d~(-1)(外加0.8 V),增加了1.06倍.外加电压与脂肪酸组分的降解呈正相关,即随着外加电压的升高,底物各SCFA降解速率加快,此时相应的甲烷含量、产量明显提高.当外加电压为0.8 V时,混合脂肪酸中乙酸、丙酸及丁酸的降解速度较AD分别提高了98.25%、107.14%、54.21%,甲烷的含量达90.11%;甲烷的产率为2.63 L L~(-1) d~(-1),较AD提高了157.84%.以基质化学能、电能和产生的甲烷来计算总能量回收效率,其中AD为73.51%;加电0.4 V、0.6 V、0.8 V时分别为93.44%、88.99%、93.41%.综合脂肪酸降解、甲烷产生及能量回收情况,确定外加0.8 V为最优条件.循环伏安扫描分析发现,与AD相比,MEC-AD在-0.3V处存在明显产甲烷还原峰.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MEC-AD中阳极优势菌群为Methanosaeta sp.和Geobacter sp.,其相对丰度比分别为36.43%和13.35%;而AD中相应比例仅为24.46%和0.99%.由此可知MEC-AD中可能存在直接的种间电子传递(DIET)产甲烷途径,该途径是甲烷含量和产量提升的重要原因.综上,以微生物电解池辅助厌氧消化能有效促进底物降解,且获得高纯度、高产量的甲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166)资助~~
【分类号】:TQ221.11;X703;TM911.45
【正文快照】: CLC X703:X172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正制约着当今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社会共识[1-2].生物质能源作为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正倍受人们重视.特别是利用现代厌氧生物技术处理有机污染物,不但能有效减轻污染,而且还能实现生物质能源(沼气)的回收利用[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维新,蔡祖聪;沼泽产甲烷能力和途径差异的机制[J];农村生态环境;2002年02期
2 董春娟,吕炳南,马立,吕岩松;采用微氧产甲烷技术降解水中的毒性物质[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8期
3 吴泽;王海燕;程水源;;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甲烷规律的模拟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10期
4 祖波;祖建;周富春;汪林;;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性[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3期
5 李美群;邓洁红;熊兴耀;谭兴和;周红丽;李清明;苏小军;张喻;唐艳红;彭丹;张艳艳;;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09年05期
6 刘德燕;丁维新;;天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11年02期
7 张云茹;刘逸轩;沈庆涛;王永忠;;一种产甲烷优势菌群的筛选方法[J];生物技术;2011年02期
8 李军;张雅南;邓娴;张文文;杨宏宇;;一株耐冷产甲烷菌的分离及其生长特性初步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2年02期
9 李会;马骏;崔薇薇;肇莹;王金艳;张淼;杨涛;;一株低温产甲烷菌的分离和鉴定[J];辽宁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10 张冰;孔德勇;路阳;;温度降低对产甲烷效能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宋素琴;张志东;顾美英;房世杰;;低温产甲烷菌的研究现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李秋敏;杨斌;张无敌;马煜;李建昌;刘士清;徐锐;尹芳;陈玉保;;蔗糖发酵产氢与产甲烷能源转换效率的研究[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麻婷婷;郑珍珍;代莉蓉;承磊;张辉;;不同pH缓冲液对乙酸降解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邓晓;李勤奋;;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的影响[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5 杨森林;周琦颖;苟敏;汤岳琴;木田建次;江霞;;硫酸盐对中温厌氧乙酸产甲烷的影响[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6 黎霞;承磊;张辉;;高压胁迫对原油降解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刘晓刚;丁杰;王豹;刘先树;;糖蜜废水产氢-产甲烷耦合工艺启动特性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8 成艳芬;毛胜勇;MK Theodorou;朱伟云;;厌氧真菌活力及传代频率对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液代谢与菌群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郭燕锋;孔晓英;刘婉玉;李东;王德汉;袁振宏;孙永明;;有机负荷对厨余垃圾常温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况叶;日本期待收获巨量天然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2 李新明 李瑛;农业资源快速再生模式[N];山西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妹;以含氮杂环化合物为碳源短程反硝化厌氧产甲烷及复合工艺的特征分析与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琛;铵影响厌氧反应器污泥丙酸和丁酸互营氧化产甲烷过程的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3 王立影;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t,
本文编号:1335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33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