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降解沼液和三苯基氯化锡
本文关键词: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降解沼液和三苯基氯化锡 出处:《化工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 降解 沼液 三苯基氯化锡 电化学 生物过程
【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作为一种同步产电和除污的新型电化学装置,为有效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了一种途径。基于阴极Fenton反应,提出了一种耦合典型双室MFC中阳极沼液产电及阴极降解有机锡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阳极产电生物膜经驯化后MFC的最高电压提高了50.32%,而且电压稳定时间延长了1倍。MFC运行结束后,阳极沼液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5.35%±1.53%、59.20%±5.24%、44.98%±3.57%。阴极三苯基氯化锡(TPTC)的降解率随其初始浓度增加而降低。在添加100μmol·L~(-1) TPTC时,MFC的最高输出电压为280.2m V,最大功率密度为145.62 m W·m-2。TPTC在14 d后完全降解,降解效率为91.88%,降解速率约为0.273μmol·L~(-1)·h~(-1)。研究结果可为利用MFC同步处理阳极有机废水和阴极有机污染物的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Abstract]:Microbial fuel cell (MFC), as a new electrochemical device that synchronously produces electricity and decontamination, provides a way for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organic pollutants. Based on the cathodic Fenton reaction,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coupling of anode biogas production and cathodic degradation of organotin in a typical double chamber MF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voltage of MFC was increased by 50.32% after acclimation, and the voltage stability time was prolonged by 1 times. After the operation of MFC, the removal rates of COD,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in the anodic slurry were 85.35% + 1.53%, 59.20% + 5.24% and 44.98% + 3.57% respectively.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the cathodic three phenyl tin chloride (TPTC)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ts initial concentration. When adding 100 mol / L~ (-1) TPTC,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MFC is 280.2m V, and the maximum power density is 145.62 m W. M-2. After 14 d, TPTC was completely degraded,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was 91.88%,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 was about 0.273 Mu mol. L~ (-1). H~ (-1).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basic suppor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FC to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anode organic wastewater and the cathode organic pollutants.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生物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CB73390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30932)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3KJB530009) 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专项研究基金计划(KLEAMCAS201503)~~
【分类号】:TM911.45
【正文快照】: 引言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利用产电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生物电化学装置[1-3]。产电菌分解底物生成的电子经外电路传递到阴极,被阴极的电子受体(如O2)消耗,从而产生电流[4]。前期MFC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其产电性能,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登;刘均洪;刘海洲;;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7年05期
2 张广柱;刘均洪;;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8年04期
3 孙健;胡勇有;;废水处理新理念——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年01期
4 ;微生物燃料电池或成汽车节能环保解决方案[J];材料导报;2008年07期
5 白中炎;仲海涛;彭晓春;吴文娜;刘仁杰;;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8年08期
6 双陈冬;张恩仁;刁国旺;范芳芳;袁杰;;复合菌体及单一菌体催化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机理初步研究[J];电化学;2008年03期
7 ;微生物燃料电池节能环保[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年09期
8 ;水质淡化,微生物燃料电池新方向[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09期
9 谢珊;欧阳科;陈增松;;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污水处理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J];广东化工;2011年07期
10 ;美研制出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忠泽;吴文果;;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赵峰;;来自废水的能量-微生物燃料电池[A];2010年海峡两岸环境与能源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3 李正龙;刘红;孔令才;韩梅;;可利用空间基地有机废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预研[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孙健;;废水处理新理念——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研究进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赵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子传递及电极反应研究[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6 付玉彬;;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和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7 孔晓英;李连华;李颖;杨改秀;孙永明;;葡萄糖浓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8 袁勇;庄莉;周顺桂;;盘管式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及其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9 喻玉立;袁用波;胡忠;;产电菌的选育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10 陈禧;王炜;彭香琴;刘宇波;幸毅明;;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与材料研究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发电两不误[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记者 符王润 通讯员 曾晓舵 李洁尉 刘静;微生物燃料电池有很大挖掘空间[N];广东科技报;2010年
3 萧潇;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发电两不误[N];中国煤炭报;2005年
4 记者 毛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又推进一步[N];科技日报;2006年
5 纪振宇;微生物燃料电池为汽车节能环保提供解决方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亚平;虾兵蟹将派上新用场[N];科技日报;2007年
7 张芮;希腊从芝士副产品中回收能源[N];中国石化报;2010年
8 常丽君;高空“超级细菌”可成发电新能源[N];科技日报;2012年
9 编译 杨孝文;微生物机器人吃苍蝇发电[N];北京科技报;2006年
10 记者 陈勇;美科学家开发出微生物燃料电池[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本文编号:1342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34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