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氯盐侵蚀对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显微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08 17:36

  本文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多重界面 显微硬度 氯盐侵蚀 龄期 出处:《硅酸盐通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研究经氯盐侵蚀的再生混凝土不同界面的显微硬度变化,确定不同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不同界面过渡区的范围,研究氯盐侵蚀期对再生混凝土不同界面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氯盐侵蚀的劣化机理。研究表明:随着氯盐侵蚀龄期的增长,同强度再生混凝土LG-XJ界面、LJ-XJ界面和LG-LJ界面的显微硬度逐渐降低,过渡区范围逐渐增加。侵蚀龄期为30 d时,C30再生混凝土的LJ-XJ界面过渡区范围几乎无变化;侵蚀龄期为90 d时,C60再生混凝土的LJ-XJ界面过渡区范围变化仍不明显。同强度再生混凝土界面抗氯盐侵蚀性能强弱关系:LJ-XJ界面抗氯盐侵蚀性能LG-LJ界面抗氯盐侵蚀性能LG-XJ界面抗氯盐侵蚀性性能。不同氯盐侵蚀龄期的再生混凝土,随着强度等级的提高,LG-XJ界面、LJ-XJ界面和LG-LJ界面的显微硬度与过渡区范围以及水泥浆体本身的显微硬度改变的幅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hloride corrosion of recycled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 micro hardness change, determine the different strength grade of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recycled range of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the influence of chloride corrosion of recycled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 microstructure of recycled concrete, multiple interface Chloride Erosion degradation mechanism is revealed.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along with the age growth of chloride, with the strength of the recycled concrete LG-XJ interface, LJ-XJ interface and LG-LJ interface micro hardness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transition area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erosion age is 30 d, C30 regeneration of LJ-XJ had no change in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of concrete range almost; erosion age is 90 d. The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of LJ-XJ C60 changes of recycled concrete is still not obvious. With the strength of the strengt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 of resistance to Chloride Erosion of concrete interface: LJ-XJ interface LG-LJ interface resistance to chloride penetration of chloride The erosion performance of LG-XJ interface of anti erosion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concrete chloride. Different chlorine salt erosion age, with higher grade of strength, LG-XJ interface, hardness and transition zone and cement slurry LJ-XJ interface and the LG-LJ interface itself changes the amplitude had been reduced in different degree.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270,51578297)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超;;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2 滕艳;;基于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其性能评价[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2期

3 罗超;秦拥军;王冬梅;;探析新疆地区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应用前景[J];中国建材科技;2012年01期

4 王兴国;李力;王文华;;再生混凝土性能特点及应用前景[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许靖裕;施养杭;;新型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应用评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4期

6 卢俞升;严捍东;;再生混凝土及其在建筑梁柱构件中应用和研究现状[J];福建建筑;2012年09期

7 薛勇;郝永池;;预拌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3年01期

8 姜华;;试诉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07期

9 邢振贤;用粉煤灰生产再生混凝土[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8年03期

10 秦荷成;;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庄;黄啸;;再生混凝土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曹万林;张建伟;尹海鹏;陈家珑;;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研究与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3 施养杭;彭冲;;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发展析议[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傅晓剑;吕爱增;雒斌;李福海;;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福海;叶跃忠;赵人达;;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肖建庄;;前言[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传增;肖建庄;雷斌;;德国再生混凝土应用概述[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U

本文编号:1495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495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5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