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含气量对新拌及硬化自密实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15 07:25

  本文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试验研究 含气量 气泡间距系数 比表面积 龄期 抗冻性能 出处:《铁道建筑》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压力法、AVA仪和硬化混凝土孔隙结构分析仪测试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含气量、气泡间距系数与气泡比表面积,研究了含气量和龄期对自密实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的影响,讨论了具备良好抗冻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临界含气量,探究了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与硬化自密实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拌与硬化自密实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均随着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增加而减小,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混凝土龄期延长,气泡间距系数减小;当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达到4%及以上时,其硬化体具备良好的抗冻性能。
[Abstract]:The air content, bubble spacing coefficient and bubbl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pressure method Ava and hardened concrete pore structure analyzer. The effects of gas content and age on bubble spacing coefficient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were studied. The critical gas content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with good frost resistance is discuss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ubble spacing coefficient of fresh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and bubble spacing coefficient of hardened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ubble spacing coefficient of fresh and hardened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is with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The increase in the gas content of the mixture decreases, With the extension of concrete age, the bubble spacing coefficient decreases, and when the air content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mixture reaches 4% or more, the hardened body has good frost resistance.
【作者单位】: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546) 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项目(J2015G007)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15G001-H)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洁;余志武;;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2 周瑞林;贾向英;刘京红;王印;;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基建优化;2006年02期

3 李停驰;;自密实混凝土综述[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齐永顺;杨玉红;;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J];混凝土;2007年01期

5 刘运华;谢友均;龙广成;;自密实混凝土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07年05期

6 康振宁;李钦言;;自密实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年10期

7 魏洁;;全国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研讨会召开[J];混凝土世界;2011年01期

8 桂苗苗;;国内外自密实混凝土的标准概况与比较[J];材料导报;2011年03期

9 韩庆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07期

10 王赞芝;江林雁;梁庆昌;;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在印度尼西亚的应用[J];混凝土;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炳周;;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发展对策[A];福建省第九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春亮;何世钦;;自密实混凝土高温后性能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刘志超;罗素蓉;;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4 李悦;郭奇;杨玉红;;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原理[A];第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2006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方贤;韦江雄;余其俊;王国陶;马良;;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马良;韦江雄;李方贤;王国陶;吕瀛;尚帆;;配合比对自密实混凝土早期水分蒸发和开裂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刘鑫;董桃桃;高文军;;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A];第十六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刘伟宝;陆采荣;梅国兴;王珩;戈雪良;杨虎;;海工自密实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9 王国杰;郑建岚;;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体系开裂敏感性试验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郭向勇;冷发光;张仁瑜;朱晓钟;;对自密实混凝土渗透性能的探讨[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曙甲 刘志伟;自密实混凝土防水性能比普通水泥高4倍[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兴;自密实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方程研究及梁可靠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渝;高体积率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静态断裂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3 楼映珠;掺污水处理厂污泥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4 吴波;原材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张惠敏;预制建筑制品自密实混凝土制备方法[D];东南大学;2016年

6 胡众;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及工程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谭劲旅;预应力自密实混凝土梁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8 潘书亮;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及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9 熊恩;不同骨料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流变性能测试和数值分析[D];南华大学;2011年

10 李轶慧;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12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512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a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