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副产石膏热分解脱硫的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工业副产石膏 切入点:脱硫 出处:《化工进展》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热分解工业副产石膏回收利用SO_2和固体剩余物是一种有效资源化利用工业副产石膏的方式,但普遍存在利用成本高、能耗高、效率低等缺点,严重限制其循环利用的发展。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热分解工业副产石膏的研究进展。从气氛条件、还原剂与CaSO_4的配比、添加剂或杂质的促进作用,加热温度等方面回顾了不同条件对工业副产石膏分解率和脱硫率的影响,对比研究了微波加热相对于常规加热还原分解工业副产石膏的优势,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下CaSO_4与C/CO的反应机理模型。同时对工业副产石膏热分解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优化反应条件能够有效提高工业副产石膏的热分解效率和脱硫率,但成本依旧较高。指出微波加热分解工业副产石膏可能成为未来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Abstract]:Thermal decomposition industry by-product gypsum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SO_2 and solid residu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use industrial by-product gypsum, but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such as high utilization cost,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low efficiency and so 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industry by-product gypsum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atmosphere conditions, the ratio of reducing agent to CaSO_4,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additive or impurity, The effects of heating temperature on the decomposition rate and desulfurization rate of industrial by-product gypsum were reviewed, and the advantages of microwave heating over conventional heating in reducing and decomposing industrial by-product gypsum were compar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model of CaSO_4 and C / CO under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was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rend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industrial by-product gypsum were forecasted. The thermal fraction of industrial by-product gypsum could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by optimizing reaction conditions. Decomposition efficiency and desulphurization rate, However, the cost is still high.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industrial by-product gypsum by microwave heating may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钢铁联合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联合资助项目(51174252)
【分类号】:TQ17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然;;钢包脱硫用固体渣料成分的确定及提高脱硫率的措施[J];河北冶金;1990年05期
2 张晋斌;电站脱硫技术综述[J];华北电力技术;2000年07期
3 陈明智;利用粉煤灰脱硫技术综述[J];粉煤灰;2002年05期
4 邝素萍,马文石,李伟善;脱硫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J];广东化工;2002年01期
5 李登新,高晋生,孟繁玲;电化学脱硫的热力学分析[J];煤炭学报;2002年03期
6 黄谦德;;炉内增钙脱硫若干问题的探讨[J];广州环境科学;2002年01期
7 王君成;;镁脱硫工艺的应用研究[J];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钟毅,金峰,张鹏宇,曾汉才;模糊综合评价在脱硫技术优选中的应用[J];电力环境保护;2003年02期
9 毛健全,顾尚义,张启厚,周茂基;对脱硫石灰岩质量要求初探[J];贵州地质;2003年04期
10 张林仙,刘远鹏;脱硫技术的发展概况[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亮;李春虎;侯影飞;魏晓斌;于英民;冯丽娟;;柴油氧化萃取脱硫工艺[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2 刘凤娟;苍大强;李春增;娄军芳;;温度对烧结脱硫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炳海;冯怒;陈金凤;;脱硫系统运行优化及典型异常处理[A];第六届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斌;李聿军;向华;张江萍;邹节忠;刘江斌;;转炉内加锰铁脱硫工艺的研究和实践[A];2007年度泛珠三角十一省(区)炼钢连铸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强晓峰;;镁法脱硫在燃油电厂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胡辉;王文超;王珊珊;杨旗;陆僖;杨家宽;;铅膏脱硫及其滤液中硫酸钠回收利用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7 李强麟;;再议脱硫熟石膏质量的控制[A];2009第四届全国石膏生产与应用技术交流大会暨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8 董克平;;攀钢西昌钢钒脱硫工艺优化与实践[A];第十八届(2014年)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S03:铁水预处理[C];2014年
9 顾金芳;茅睿;林伟;;脱硫系统优化运行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10 李秀忠;徐炳文;马庆国;;脱硫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提高[A];全国火电300MW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四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柳尧杰;电厂脱硫 非脱不可[N];莱芜日报;2006年
2 梁约军;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脱硫的理论与实践[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3 记者 朱章安 通讯员 李绍衡;首个烧结脱硫项目衡钢投运[N];湖南日报;2009年
4 王少腾;气动脱硫系统运行效率高[N];中国化工报;2010年
5 解小如;与环境友好 让世界更美[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李江涛 通讯员 韦建飞;脱硫率达95%以上[N];洛阳日报;2007年
7 惠程华;全省最大脱硫减排项目近日开工建设[N];甘肃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英姿;衡钢“脱硫”环保技术好![N];衡阳日报;2009年
9 费庆胜 余志杰;福建三钢烧结二期脱硫降本攻关效果显著[N];中国冶金报;2009年
10 钟勇浜 黄慧锦;蒸馏装置减顶气脱硫率达99.99%[N];中国石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艳平;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强;基于PKS的脱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丁圣亮;火电厂脱硫废水蒸发工艺及对烟气除尘脱硫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亢旭;微波脱硫对炼焦煤煤质影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薛飞;功能化离子液体在油品脱硫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5 谢春雪;等离子体脱硫相关问题分析及脱硫实验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
6 易娟;电厂烟气活性焦脱硫规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梁国智;300MW机组脱硫系统能效分析及其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白彦飞;燃煤烟气氨法同时脱碳脱硫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徐雪松;高炉瓦斯灰用于气体中硫化氢脱除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10 田东阳;S-Zorb脱硫技术的工业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71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57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