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高效光催化金属氧化物空心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6 16:56

  本文选题:碳球 切入点:氧化锌 出处:《兰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金属氧化物空心球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大的内部空间及厚度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的壳层等特性,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化学传感器和锂电池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硬模板法是目前制备空心球最普适的方法,作为硬模板的新星,碳球为制备单壳层及多壳层金属氧化物空心球提供了可能,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寻找一种简单的碳球制备方法,完善碳球的制备条件,探索其作为模板合成空心球的最佳合成条件,就成了一项非常必要而有意义的工作。本论文分别采用葡萄糖溶液直接溶剂热法和苯酚辅助法制备了单分散碳球,探索合成条件对碳球形貌的影响,而后通过直接吸附法合成厂ZnO、Ti02和Fe203等多壳层空心球。以ZnO多壳层空心球的合成为重点,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光催化测试仪等测试分析手段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ZnO空心球的结构、形貌、电学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ZnO空心球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合成了TiO2、Fe2O3和Mn2O3多壳层空心球以及TiO2纳米颗粒,并对其形貌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采用葡萄糖溶液直接溶剂热法合成了单分散碳球,发现葡萄糖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碳球的尺寸大小有着明显的影响,碳球的尺寸随着葡萄糖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可以达到10μm。这主要是由于葡萄糖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糖脱水和聚合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苯酚辅助溶剂热法制备了单分散的碳球,有效解决了碳球合成的分散性问题,相比于苯酚和邻苯二酚,间苯三酚的加入使碳球的尺寸更大,产量更高,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间苯三酚具有更多的羟基,在葡萄糖聚合反应阶段作用更强。(2)以碳球为模板合成了单壳层、双壳层和三壳层ZnO空心球,对碳球模板的尺寸和ZnO空心球的壳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ZnO空心球的壳层数随着碳球尺寸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碳球尺寸的增加提高了Zn2+的吸附量,从而使壳层数增加。对ZnO空心球和ZnO纳米颗粒进行了光催化性能测试,ZnO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性能最差,1h后MO溶液的浓度依然保持30%左右,而所有的空心球降解MO溶液1h的效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其中三壳层最快,双壳层次之。这是由于多壳层空心球能够使光发生多次反射和散射;可以提供更多的染料分子的附着点;具有优异的光电流的产生和分离能力。(3)利用碳球合成了单壳层和多壳层TiO2和Fe2O3空心球,对TiCl3和FeCl3溶液浓度和TiO2和Fe2O3空心球的壳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TiCl3和FeCl3溶液浓度的提高,TiO2和Fe2O3空心球的壳层数增加,这是由于提高溶液金属离子的浓度,可以增加碳球内部吸附金属离子的量,从而产生更多的壳层。此外我们还测试了多壳层TiO2空心球的光催化性能。在多壳层TiO2空心球的催化下,70 min后10 mgL-的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研究了Fe2O3空心球磁学性能,单壳层和多壳层Fe2O3空心球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2.8和13.7emug-,剩余磁化强度分别为0.74和1.8 emu g-。(4)利用葡萄糖和TiCl3混合溶液直接溶剂热法合成了颗粒尺度10 nm以内的TiO2纳米颗粒,测试了其光催化性能。发现其光催化性能优于P25,20 mmin后10 mg L-1的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这是由于TiO2纳米颗粒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用葡萄糖和硝酸锰混合溶液直接溶剂热法合成了多壳层Mn2O3空心球,研究了其锂电性能,发现多壳层Mn2O3空心球作为负极材料具有很好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这归结于其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电性和特殊的结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12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妹;谈萍;贾文鹏;赵培;李亚宁;;金属空心球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12年18期

2 贺军辉;陈洪敏;张林;;无机微/纳空心球[J];化学进展;2007年10期

3 陈兴田;周国永;邓志勇;;无机微/纳空心球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广州化工;2010年09期

4 宋宏伟;李翔龙;张楚;;火花放电制备微纳空心球粉的工艺研究及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11年11期

5 ;国外科技消息[J];科技简报;1972年01期

6 吴鹤翔;刘颖;祝瑛;;软硬交错金属空心球泡沫动力学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7期

7 吴鹤翔;刘颖;张新春;杨帅;;点阵结构对具有密度梯度的三维空心球泡沫冲击性能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1年12期

8 冯质壮;刘琴;董海玲;王纪元;李文智;;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制备及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2年02期

9 王衡;邹友德;刘文君;范绍林;;“复合焊”方法在网架空心球上的应用[J];焊接技术;1993年03期

10 王少恒;杨震琦;管公顺;庞宝君;陈海波;;空心球/铝合金复合材料动态压缩性能与损伤破碎特性[J];高压物理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媛媛;段国韬;李广海;;硫化锌空心球的拉曼和荧光特性[A];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集[C];2007年

2 胡彦杰;李春忠;顾峰;刘杰;;多重射流燃烧反应制备钛掺杂氧化铝空心球及其机理研究[A];第八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鹤翔;刘颖;;软硬交错金属空心球泡沫动力学性能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4 谭强;王兵;陈东;郑义;肖翔;张宁;张栋;;氧化锆空心球粉中试生产及应用技术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乔聚甫;赵明;;大型焊接空心球的制作与应用[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甘治平;官建国;;软模法制备无机空心球[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甘治平;官建国;;软模法制备无机空心球[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詹茂盛;王瑛;田立云;;聚丙烯/硅-铝空心球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程勋亮;胡鸣;刘紫薇;曾毅;张青红;姜继森;;液/液界面协助水热法制备十二面体组装成的榴莲状α-Fe_2O_3空心球[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刘冲;;受拉焊接空心球节点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文非;陶瓷聚空心球生产规模化[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记者 徐瑞哲;比细菌还小的“胶囊”在沪诞生[N];解放日报;2007年

3 宗信;金属纳米空心球催化剂研究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记者 任琳娟 通讯员 李治梅;五项目达国际水平[N];邯郸日报;2011年

5 记者 郭伟;邯郸陶瓷新材料领域连获5成果[N];河北日报;2011年

6 山东日照市新营小学 苗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N];中国体育报;2004年

7 记者 许琦敏;水中模板巧套纳米多层球[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鹏程;多功能聚合物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2 余为;金属空心球材料组元力学性能及结构设计[D];燕山大学;2011年

3 张幼维;生物相容及环境响应亲水性胶束和空心球的制备、表征和初步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王宪;二氧化硅核壳结构及无机氧化物空心球的构筑[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乔菁;粉煤灰空心球/聚脲复合材料粘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刘伯洋;空心微纳米碳材料的低温合成与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刘纯;无机纳米空心球可控制备及其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8 张海礁;炭及氧化物空心球材料的RF模板法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甘治平;单分散钡铁氧体亚微空心球的制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万勇;二氧化硅空心球及核壳结构的制备与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慕;ZnO基纳米空心球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曾祥云;高效光催化金属氧化物空心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刘超;金属氧化物中空球的构建及机理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4 高觉渊;苯基二氧化硅空心球及空心球/聚苯醚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爱玲;纳米孔洞金属—有机骨架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6 吉钰纯;无机纳米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功能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7 王志琰;纳米磁性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在载药方面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乐琴;超轻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伟伟;金属氧化物空心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初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张鹏程;空心球轻质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75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575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3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