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空间的涡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8 10:08

  本文选题:旋风分离器 切入点:涡结构 出处:《化工学报》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研究旋风分离器内部空间涡的特性,采用改进的RNG k-ε模型对单入口蜗壳式旋风分离器进行气相流场数值模拟。同时,引入Q判据识别涡的结构,并做出三维涡等值面,使空间涡的结构更加直观和具体;结果表明,利用Q判据做出的涡等值面在筒体上部区域等效直径较大,沿轴线向下,涡面等效直径逐渐减小,表明涡携带能量逐渐衰减;涡等值面并不是绕中心轴线呈规则圆周分布,而是扭曲的。在边壁处,因摩擦阻力存在,涡量急剧变小,涡的能量损失加剧。此外,涡核中心偏离几何中心的变化趋势,呈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直至较为平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涡迅速发展,甚至破裂,产生动能损失。因此,提高涡结构的平衡,有利于改善旋流的不稳定性,降低能量损失,从而提高分离效率。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vortex in the cyclone separator, an improved RNG k- 蔚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gas phase flow field of the single-inlet volute cyclone separa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Q criterion is introduced to identify the structure of the vortex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vortex isosurface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ivalent surface of the vortex made by Q criterion is larger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cylinder, and along the axis, the equivalent diameter of the vortex surface decreases gradually, indicating that the energy carried by the vortex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vortex isosurface is not a regular circumferential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axis of the center, but is twisted. At the side wall, the vorticity decreases sharply because of the friction resistance, and the energy loss of the vortex increases. In addition,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 vortex core center deviates from the geometric center. In this process, the vortex develops rapidly, even ruptures, resulting in the loss of kinetic energy. Therefore, increasing the balance of vortex structure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instability of swirl flow and reduce energy loss. Thus,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过程流体过滤与分离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06181)~~
【分类号】:TQ05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文;王江云;毛羽;张果;王娟;;排气管直径对旋分器非轴对称旋转流场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5年06期

2 王江云;毛羽;孟文;张果;王娟;;旋风分离器内非轴对称旋转流场的测量[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5年04期

3 梁绍青;王铖健;;旋风分离器流场数值模拟及其涡结构识别[J];煤炭学报;2014年S1期

4 胡子俊;张楠;姚惠之;杨子轩;;涡判据在孔腔涡旋流动拓扑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船舶力学;2012年08期

5 王江云;毛羽;王娟;;单入口双进气道旋风分离器内流体的流动特性[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1年05期

6 高翠芝;孙国刚;董瑞倩;;旋风分离器旋涡尾端测量及压力特性分析[J];化工学报;2010年06期

7 魏耀东;张静;宋健斐;王甜;;旋风分离器自然旋风长的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0年02期

8 王江云;毛羽;刘美丽;王娟;;用改进的RNG κ-ε模型模拟旋风分离器内的强旋流动[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年01期

9 王江云;毛羽;王娟;徐春明;高金森;;FCC沉降器内粗旋与顶旋分离器连接结构的优化[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8年03期

10 王娟;毛羽;钟安海;王江云;曾海;;FCC沉降器全部空间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培启;吴柯含;周运志;任帅;胡大鹏;;一种双叶轮动态旋流分离器的压力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7年04期

2 罗小明;王佩弦;陈建磊;何利民;;排气管内置深度对气-液旋流分离器流动特性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7年04期

3 党敏辉;郑化安;张生军;樊英杰;李学强;刘今乾;张喻;;FLUENT在旋风分离器气固分离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化工;2017年12期

4 高助威;王江云;王娟;毛羽;魏耀东;;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空间的涡分析[J];化工学报;2017年08期

5 陈家权;劳黎明;杨凯波;黄海鑫;;糖粉分离器的结构优化设计[J];食品与机械;2017年04期

6 孙扬;管西旗;李琦;;叶片流道堵塞对单个旋风管影响的数值模拟[J];过程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7 董智煜;纪照生;;基于重整化群RNG k-ε湍流模型的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元件结构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7年04期

8 刘顺;李秋胜;;阳台对低矮房屋表面风荷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建筑结构;2017年07期

9 冯留海;赵凡;刘美丽;盛文君;左晶;毛羽;;喷嘴径向位置对喷雾造粒塔流动特性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6年05期

10 刘永辉;史智慧;王青华;孙艳红;;潜油电泵井下气液分离器数值模拟[J];钻采工艺;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景轩;马强;孙国刚;;旋风分离器排气管最佳插入深度的实验与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2 谷瑞青;陶华东;;升气管插入深度对旋风分离器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J];化工时刊;2013年04期

3 胡子俊;张楠;姚惠之;杨子轩;;涡判据在孔腔涡旋流动拓扑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船舶力学;2012年08期

4 赵新学;金有海;;排尘口直径对旋风分离器壁面磨损影响的数值模拟[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5 王江云;毛羽;王娟;;单入口双进气道旋风分离器内流体的流动特性[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1年05期

6 高翠芝;孙国刚;董瑞倩;;排气管对旋风分离器轴向速度分布形态影响的数值模拟[J];化工学报;2010年09期

7 吴彩金;马正飞;韩虹;;排气管尺寸对旋风分离器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王江云;毛羽;刘美丽;王娟;;用改进的RNG κ-ε模型模拟旋风分离器内的强旋流动[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年01期

9 金有海;姬广勤;曹晴云;王建军;;旋风分离器排气管内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宋健斐;魏耀东;高金森;时铭显;;催化裂化装置沉降器内结焦物的基本特性及油气流动对结焦形成过程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耀东,刘仁桓,燕辉,时铭显;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磨损实验和分析[J];化工机械;2001年02期

2 程丽华,梁朝林;改进型旋风分离器的新应用[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张长森;“导流口可调式双出风口旋风分离器”产品通过鉴定[J];水泥工程;2002年01期

4 梁朝林;旋风分离器结构改进的研究[J];炼油设计;2002年09期

5 蔡安江;旋风分离器设计计算的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3年08期

6 张百麟;旋风分离器的设计技巧[J];石化技术;2003年02期

7 李文东,王连泽;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及方法分析[J];环境工程;2004年02期

8 刘建平,陈旭;高效旋风分离器的设计[J];化工设计通讯;2004年04期

9 魏耀东,时铭显;流化床旋风分离器系统优化设计与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年11期

10 魏新利,张海红,王定标;旋风分离器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秀英;张仲欣;殷勇;白崇仁;;旋风分离器的分离原理及设计方法[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2 崔洁;陈雪莉;李昌剑;龚欣;王辅臣;;径向入口旋风分离器内颗粒持料量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付双成;孙国刚;高翠芝;郭广军;;防返混锥位置对旋风分离器影响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4 高翠芝;孙国刚;马强;张娜娜;钱步仁;;入口浓度对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5 董瑞倩;孙国刚;高翠芝;;压力对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马盛军;靳丙秋;鞠学贞;张文丰;石永军;;旋风分离器的技术改造[A];浙江省化工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暨第二届省(市)际化学化工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双权;孙国刚;时铭显;;排气管偏置对PV型旋风分离器效率及压降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严超宇;吴小林;卢春喜;高金森;时铭显;;旋风分离器内涡核非稳态特性的流体动力学分析[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建义;时铭显;;旋风分离器压降计算模型[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国刚;时铭显;;提高旋风分离器捕集细粉效率的技术研究进展[A];2007年全国粉体工业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谢文艳 闫华 白争鸣;高效能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学智;入口高浓度条件下的旋风分离器对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赵新学;气固两相流对旋风分离器壁面磨损机理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栾一刚;轴流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张吉光;静电旋风分离器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5 M'BOUANA Noé-Landry-Privace;高浓度旋风分离器气固流动与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朱治平;加压循环流化床的实验与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磊;六个旋风分离器并联布置循环流化床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李昌剑;分级式合成气初步净化系统中旋风分离器的结构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于洲;气固两相动态旋风分离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刘鹤;旋风分离器内置涡核破碎翼的实验及数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唐守强;基于CFD的旋风分离器性能参数影响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6 管西旗;导叶式多管旋风分离器的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7 刘志;立管窜气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5年

8 樊宁;组合旋转分离器固体颗粒理论分离模型的建立与数值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宋金仓;碳化硅的节能粉碎设备与工艺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10 邹康;旋风分离器壁面冲蚀磨损研究及防磨性能优化[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29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629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0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