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膜去除硝酸银中痕量多价金属的研究
本文选题:纳滤 切入点:硝酸银 出处:《膜科学与技术》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获得优级纯硝酸银产品,采用纳滤膜去除硝酸银工业料液中的铜、铁、铅和铋等杂质金属离子,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循环模式中操作压力为0.5 MPa时,银的透过率在96%以上,杂质金属离子的截留率均大于85%,银和铜、铁、铅、铋的分离系数分别为16.8、48.3、6.9和19.3.透膜通量和分离系数均随着操作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截留液回流模式试验中87.6%的银进入透过液,90%以上的杂质金属离子保留在截留液中,硝酸银符合国标GB/T 670—2007中优级纯标准.结果表明,纳滤膜可有效地实现银离子与铜、铁、铅和铋多价离子的分离.纳滤膜处理杂质离子较高的结晶母液时,单级分离效率较低,可通过多级过滤的方式提高分离效率.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excellent grade pure silver nitrate, copper, iron, lead and bismuth were removed from silver nitrate industrial material by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on separation performance was studied. The transmittance of silver is more than 96%, the rejection rate of impurity metal ions is higher than 85%, silver and copper, iron, lead, The separation coefficients of bismuth were 16.8C 48.3N 6.9 and 19.3.The permeation flux and separa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operating pressure. In the reflux model test, 87.6% of silver entered the permeable solution and more than 90% of the impurity metal ions remained in the retention solution. Silver nitrate conforms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GB/T 670-2007.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can effectively separate silver ions from copper, iron, lead and bismuth polyvalent ions.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by multistage filtration.
【作者单位】: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武汉长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1506222)
【分类号】:TQ13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三传,金可勇,潘巧明,高从X&;聚哌嗪酰胺复合纳滤膜研制[J];膜科学与技术;2001年01期
2 秦文忠;纳滤膜的发展与应用[J];广西化工;2001年04期
3 何毅,李光明,苏鹤祥,赵建夫;纳滤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过滤与分离;2003年03期
4 营爱玲;纳滤膜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3年12期
5 马丽霞,赵仁兴,庞立涛,王亚卿,李杰妹;磁场对纳滤膜分离性能影响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5年01期
6 李怀江;姜智瑞;;纳滤膜技术研究与应用探讨[J];发酵科技通讯;2007年04期
7 张果;赵艳玲;;纳滤膜结构及其应用研究[J];天中学刊;2008年02期
8 袁亮;肖凯军;;纳滤膜的应用及过程中的污染控制[J];现代食品科技;2008年08期
9 张立卿;王磊;王旭东;;纳滤膜物化特征对膜分离及膜污染影响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9年01期
10 任志伟;;纳滤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鲁永宏;李东亮;侯雪燕;;纳滤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郭豪;张宇峰;王刚;杜启云;刘恩华;;纳滤膜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尚伟娟;王大新;王晓琳;;纳滤膜过程传递现象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邀请报告[C];2006年
4 李国东;杜启云;王薇;任连娟;刁波;;PDMAEMA/PSF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的截留性能与预涂膜中聚电解质分子的构象[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肖桂桃;南京高新企业成功为我国氯碱工业消除专利壁垒[N];江苏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亚飞;抗污染、强稳定性纳滤膜的仿生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2 邓慧宇;低压荷电纳滤膜的结构控制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邱长泉;紫外接枝制备亲水性纳滤膜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伍灵;含铵盐和碳酸氢盐溶液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实验与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利;界面聚合法PI/PP复合纳滤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孔新;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在染料脱盐浓缩和电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3 李华彬;聚酰胺/聚四氟乙烯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元;水相添加剂对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魏怡;自组装氧化石墨烯纳滤膜制备及其脱盐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邢雅南;荷负电PAN/PA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张新丽;无机—有机复合纳滤膜的研制、性能及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8 刘臻;有机溶剂对纳滤膜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9 李峰;耐污染复合纳滤膜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张岩;抗污染耐氧化纳滤膜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32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63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