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2 07:05

  本文选题:再生混凝土 切入点:细观 出处:《混凝土》2017年06期


【摘要】: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在细观层次上仿真模拟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抗压试验,将再生混凝土看作天然骨料、砂浆、附着砂浆、新界面、老界面五相复合材料组成,运用Ansys建立了二维圆形的随机骨料模型,并以此建立了的二维和三维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数值模拟试件,进行轴向受压分析。改变附着砂浆的强度及新、老界面的厚度、再生骨料的取代率等参数,分析它们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附着砂浆强度愈大,新、老界面厚度越小,再生骨料取代率变小、骨料粒径愈小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越大。
[Abstract]:Ansy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compressive test of recycled concrete specimens at the mesoscopic level. The recycled concrete was regarded as natural aggregate, mortar, attached mortar, new interface and old interface five-phase composite material. In this paper, a two-dimensional circular random aggregate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Ansys, and the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ycled concrete cube numerical simulation specimens are established. The axial compress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change the strength of the attached mortar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new and old interface. The influence of these parameters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ecycled aggregate is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eater the strength of the mortar, the smaller the thickness of the old interface, the smaller the replacement rate of recycled aggregate, and the smaller the aggregate particle size. The greater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ecycled concrete.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275)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超;;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2 滕艳;;基于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其性能评价[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2期

3 罗超;秦拥军;王冬梅;;探析新疆地区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应用前景[J];中国建材科技;2012年01期

4 王兴国;李力;王文华;;再生混凝土性能特点及应用前景[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许靖裕;施养杭;;新型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应用评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4期

6 卢俞升;严捍东;;再生混凝土及其在建筑梁柱构件中应用和研究现状[J];福建建筑;2012年09期

7 薛勇;郝永池;;预拌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3年01期

8 姜华;;试诉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07期

9 邢振贤;用粉煤灰生产再生混凝土[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8年03期

10 秦荷成;;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庄;黄啸;;再生混凝土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曹万林;张建伟;尹海鹏;陈家珑;;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研究与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3 施养杭;彭冲;;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发展析议[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傅晓剑;吕爱增;雒斌;李福海;;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福海;叶跃忠;赵人达;;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肖建庄;;前言[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传增;肖建庄;雷斌;;德国再生混凝土应用概述[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U,

本文编号:1699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699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f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