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能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冻融破坏 切入点:再生混凝土 出处:《混凝土》2017年04期
【摘要】:冻融破坏是指含水或与水接触的混凝土在长期正负温度交替循环作用下在表面产生拉裂缝,诱导内部裂缝开展最终使混凝土性能全面劣化的剥蚀破坏。我国幅员辽阔,三北地区大部分建筑物及西南高山高原地区的重要工程都受到冻融破坏的影响,给建设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冻融破坏已成为上述地区结构服役期间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冻融破坏研究现状,介绍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及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在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宏观表现及微观破坏机理。通过对比探讨提高混凝土及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方法,对新型混凝土尤其是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应用于未来建设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展望。
[Abstract]:Freeze-thaw failure refers to concrete with water or contact with water produces tensile cracks on the surface under the action of long term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mperature alternating cycle, which induces internal cracks to carry out the denud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concrete properties in an all-round way.Our country has a vast territory, most of the buildings in the three northern regions and the important projects in the southwest alpine plateau area are affected by the freezing and thawing damage, which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construction work.Freezing and thawing damage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unfavorable factor during the period of structure service in these areas, which has caused huge safety hidden trouble and economic loss.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status of freeze-thaw fail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macroscopic behavior and microscopic failure mechanism of concrete, recycled concret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fiber reinforced recycled concrete under freeze-thaw cycle.By comparing th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frost durability of concrete and recycled concret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ype concrete, especially fiber reinforced recycled concrete, in future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re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基金】:四川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030504138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8382)
【分类号】:TU528.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艳;;基于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其性能评价[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2期
2 罗超;秦拥军;王冬梅;;探析新疆地区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应用前景[J];中国建材科技;2012年01期
3 王兴国;李力;王文华;;再生混凝土性能特点及应用前景[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许靖裕;施养杭;;新型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应用评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4期
5 卢俞升;严捍东;;再生混凝土及其在建筑梁柱构件中应用和研究现状[J];福建建筑;2012年09期
6 薛勇;郝永池;;预拌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3年01期
7 姜华;;试诉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07期
8 秦荷成;;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2013年12期
9 祁斐;;关于利用建筑废砖制备再生混凝土的若干问题[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11期
10 张璐;;再生混凝土的配制工艺及技术[J];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建光;;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和发展途径[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兵;张齐;;绿色资源—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3 董宏英;曹万林;张建伟;王攀峰;;不同强度再生混凝土筒体耐火性能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4 党娜娜;彭一江;蒲继伟;;基面力元法在再生混凝土细观损伤分析中的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董江峰;侯敏;王清远;袁书成;;再生混凝土及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潘云峰;张思佳;蒋亚清;;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袁俊强;肖建庄;李龙;;混凝土动态特性及不同加载速率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陈凯华;罗素蓉;郑建岚;;引气玻化微珠再生混凝土保温隔热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叶跃忠;潘绍伟;李固华;杨彦克;;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试验配制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军;于艳萍;张冰;孙文辉;;掺和料对再生混凝土三孔砖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冯文东;两规程发力再生混凝土[N];中国建设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海峰;再生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及其与钢筋间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2 覃荷瑛;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及细观数值模拟[D];广西大学;2012年
3 黄莹;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天t@;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2 王丽;基于真实骨料模型的再生混凝土细观破坏数值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宝鼎晶;橡胶改性再生混凝土高温后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4 张蓉;高温后聚丙烯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轴压和断裂性能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5 饶一鸣;再生混凝土砌块及其无砂浆砌体力学性能实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6 杨琳;再生混凝土微粉制备再生胶凝材料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刘子赫;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滞回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年
8 郭瑞晋;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7年
9 俞文军;掺早强剂的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年
10 黄运标;再生混凝土高温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06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706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