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和对称开口谐振环超材料中可调谐的双等离激元诱导透明现象(英文)
本文选题:超材料 + 太赫兹 ; 参考:《光子学报》2017年08期
【摘要】:提出了由石墨烯和两对对称开口谐振环构成的等离激元诱导透明(PIT)超材料结构,该PIT超材料结构之间的耦合形式为暗-亮-暗模式.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观察到双PIT透明窗口,通过改变石墨烯的费米能级或者改变开口谐振环的几何参数来动态地调制PIT窗口.理论结果表明,当石墨烯与两对对称的开口谐振环之间的相互作用距离为0.5μm、石墨烯费米能级为1.5eV时,可得到最优的双透明窗口.双PIT效应在非线性器件、可调谐传感器、开关和慢光器件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Abstract]:A novel PIT supermaterial structure, which is composed of graphene and two pairs of symmetric open resonant rings, is proposed. The coupling form of the structure is dark bright dark mode.The double PIT transparent window is observ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PIT window is dynamically modulated by changing the Fermi level of graphene or changing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open resonant ring.The theore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double transparent window can be obtained when the interaction distance between graphene and two pairs of symmetric open resonant rings is 0.5 渭 m and the Fermi level of graphene is 1.5eV.Double PIT effect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nonlinear devices, tunable sensors, switches and slow light devices.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物理系;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相干光与原子分子光谱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11204170)
【分类号】:O441;TB34;TQ12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娜;;石墨烯取代硅,前景预测被批乐观[J];科技导报;2011年16期
2 张文毓;全识俊;;石墨烯应用研究进展[J];传感器世界;2011年05期
3 ;石墨烯纳米电路技术获得新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0年S1期
4 韩同伟;贺鹏飞;骆英;张小燕;;石墨烯力学性能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11年03期
5 ;石墨烯产生电流 有望用于电池[J];技术与市场;2011年11期
6 熊立婷;高原文;;温度对石墨烯条带拉伸力学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2年02期
7 张嵛;刘连庆;席宁;王越超;董再励;;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石墨烯可控裁剪方法研究[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2年04期
8 江兴;;中科院石墨烯研究取得新进展[J];半导体信息;2012年01期
9 赵晓西;李军华;李煦阳;刘伟;李永池;;硅掺杂对石墨烯薄膜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张唯诚;;石墨烯和它的量子力学世界[J];百科知识;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宇锋;郭万林;;石墨烯褶皱和表面性能的物理力学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吴恒安;;氧化石墨烯薄膜的透水机理[A];第五届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会议日程摘要集[C];2012年
3 陈少华;陈浩;;基底表面粗糙度对石墨烯黏附与撕脱的影响[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Wei Yujie;Wu Jiangtao;Yin Hanqing;Shi Xinghua;Yang Ronggui;Dresselhaus Mildred;;石墨烯中5-7环的力学问题及其对强度的影响(英文)[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郑先亮;陈建丽;杨艳;崔小强;郑伟涛;;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刘汝盟;王立峰;;石墨烯热振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The 5th 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义青;王立峰;刘汝盟;;石墨烯热振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张甲;张欢喜;邱云峰;胡平安;;自由基反应低温制备大面积掺杂石墨烯薄膜[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9 颜敏;蔡寿金;陈填源;叶芸;林志贤;周雄图;郭太良;;电泳电流对石墨烯阴极场发射性能的影响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10 厉巧巧;韩文鹏;赵伟杰;鲁妍;张昕;谭平恒;冯志红;李佳;;缺陷单层和双层石墨烯的拉曼光谱及其激发光能量色散关系[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博;石墨烯薄片大批量生产有望[N];科技日报;2008年
2 毛黎;科学家揭示石墨烯材料内在特性[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刘霞;科学家观察到石墨烯内电子间相互作用[N];科技日报;2011年
4 华凌;多国确定人工制造石墨烯指南[N];科技日报;2012年
5 记者 张巍巍;等离子体可用于石墨烯掺杂[N];科技日报;2012年
6 记者 秦勉;安德烈·海姆:童心爆棚 巧妙制备石墨烯[N];北京科技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梦然;寓科研于娱乐的人[N];科技日报;2010年
8 常丽君;激光操纵磁悬浮石墨烯首次实现[N];科技日报;2012年
9 记者 王怡;石墨烯表面有海水运动会产生电压[N];科技日报;2014年
10 常丽君;科学家提出人工动态带隙制造新设想[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伊丁;石墨烯吸附与自旋极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拓;基于石墨烯的光子学器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焦娜;二维量子薄膜电子结构及输运性质的调控[D];湘潭大学;2015年
4 陈曦;类石墨烯BC_3吸附体系中的关联以及拓扑电子性质[D];清华大学;2014年
5 刘富池;石墨烯及其量子点的掺杂、磁性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陈鹏程;石墨烯和低维铁电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其调控的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7 李明;氮、氟掺杂石墨烯中光致发光的巨磁场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姜昊伯;石墨烯仿生微纳结构的激光加工及其储能器件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9 冯倩;缺陷型石墨烯的氟化及其磁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韩岩;石墨烯支撑的过渡金属原子和团簇的结构与磁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瑞强;石墨烯氧化物的光还原以及其器件制备的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檀姗姗;石墨烯掺杂V、Cr、Co的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刘亚青;光/电抽运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增益特性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4 芮龙飞;液相和凝胶相单层磷脂膜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的自组装[D];苏州大学;2015年
5 林虎彬;掺杂单层石墨烯带电流泵浦以及自旋泵浦特性的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6 孔祥儒;基于石墨烯器件的自旋输运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刘绪颖;掺杂石墨烯吸附气体分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郑佳久;石墨烯—硅混合纳米光子集成波导及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程杨;石墨烯—微光纤混合波导偏振特性及其传感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陈川;石墨烯/镍体系及其氧插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45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745577.html